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汽車智能化帶來智能傳感巨大的市場增量

時間:2016-09-2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汽車傳感器是信息采集分析的前端系統,有兩種類型:一是車身感知,包括壓力、流量、加速度傳感器和陀螺儀等,二是環境感知,包括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和紅外夜視等智能傳感設備。

智能感知,打開汽車傳感下一騰飛空間。汽車產業90%的革新來自汽車電子的創新。汽車傳感器是信息采集分析的前端系統,有兩種類型:一是車身感知,包括壓力、流量、加速度傳感器和陀螺儀等,二是環境感知,包括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和紅外夜視等智能傳感設備。汽車安全技術由被動安全技術向主動安全技術(智能駕駛輔助)演進,傳感系統也從車身電子傳感向智能傳感延伸,汽車智能化帶來智能傳感巨大的市場增量。

智能汽車風起云涌,法規鋪路接軌國際。我國2018版C-NCAP加入主動安全評價體系,評分占比15%,增加了AEB(自動緊急制動)項目。將首先引爆智能感知市場需求。短期驅動因素在于年內將發布的智能網聯技術路線圖。

計算機視覺:ADAS快速滲透,視覺傳感率先爆發。各種傳感器單獨使用均有一定局限,視覺傳感系統的適用領域最廣。視覺系ADAS功能中目前需求較多的是前視的碰撞預警、側視的盲點監測和全景的泊車系統等。國外,Mobileye在單一攝像頭視覺ADAS方面占90%以上市場。芯片技術壁壘高,仍掌握在國外大廠手中;鏡頭模組工藝要求高,僅有保千里、歐菲光等少數公司致力于軟硬件一體化生產。國內,2012年以來,初創公司選擇從軟件算法和系統集成服務切入;2015年以來資本在視覺ADAS領域展開投資熱潮。

紅外夜視:國產化突破,加速汽車夜視市場的滲透。汽車夜視滲透率極低(0.05%),價格是制約因素。國產化逐步打破國外巨頭壟斷格局,應用車型向中端低下沉。保千里是國內汽車夜視領域的開拓者,擁有自主的近紅外激光夜視技術和微光夜視技術,前后裝齊突破,有望持續收獲汽車夜視市場。

毫米波雷達:性能突出,汽車主動安全標配傳感器。毫米波雷達的適用場景廣、全天候等優質性能使其成為汽車主動安全領域的標配傳感器。核心部件MMIC和PCB板長期受制于國外廠商。24GHz和77GHz毫米波雷達沒有本質區別,國內外主流方案24GHz用于短中距離雷達(MRR,15-30米),77GHz用于長距離雷達(LRR,100-200米)。市場快速普及,24GHz國產化已有突破,初創企業明年進入收獲期;市場容量未來增長確定性高。

激光雷達:烙上無人駕駛標簽,技術仍在不斷更迭。由軍用到民用,技術壁壘最高的感知系統;國外Velodyne、Ibeo和Quanergy走在前沿;無人駕駛的實現激光雷達不可或缺,固態化降成本是趨勢。國內車載激光雷達剛起步。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