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金秋時節,中國制造業也是碩果累累。西子湖畔,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剛剛落下帷幕,9月12日,第39屆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大會開幕式又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舉行。
時隔17年,ISO大會再次來到中國,“標準促進互聯互通”,讓國際標準化合作構想轉化為人們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項目,以標準為紐帶,在全球范圍內增進友誼、促進合作,中國以一種更為自信,更為開放的姿態,迎接來自ISO大家庭的163個成員組織和歐洲、泛美、亞太等10多個區域標準化組織的700余名代表,以及國際電信聯盟(ITU)、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鐵路聯盟(UIC)等14個國際組織的嘉賓。
本屆大會作為ISO新五年規劃實施后的第一次大會,將研究發布ISO新的五年戰略(2016-2020)行動計劃,改革與完善ISO治理機制,研究和修訂ISO章程和議事規范。物聯網發展、智慧城市、循環經濟,一系列全球重點熱點議題也將在會議期間進行探討,并提出標準化解決方案。
當前,新一輪工業革命方興未艾,其根本動力在于新一輪科技革命。信息技術指數級增長、數字化網絡化普及應用和集成式智能化創新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三大驅動力。
首先是信息技術指數級增長。摩爾定律推動了整個信息行業的飛越,不僅僅是芯片,還有計算機、網絡、通訊等信息技術,都是按照摩爾定律在長期飛速發展。特別是過去10年,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的信息技術幾乎同時實現了群體性突破,全都呈現出指數級增長的態勢。
信息技術指數級的增長使信息設備變得極快速、極廉價、更小、更輕,使得這些設備的性能提升到我們之前根本就無法想象的高度。這些信息技術、裝備和產業的指數級增長是催生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三大驅動力之一。
其次是數字化、網絡化普及應用。數字化和網絡化使得信息的獲取、使用、控制以及共享變得極其快速和廉價,產生出了真正的大數據,創新的速度大大加快,應用的范圍無所不及。
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急速普及應用,世上任何物體都可互聯起來,可感知、可度量、可通訊、可操控,使人和物更聰明,操控更準確。人類社會—信息世界—物理世界三元融合,使信息服務進入了普惠計算和網絡時代,真正引發了一場革命。
產品數字化網絡化的潮流勢不可擋,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誰跟不上時代步伐,誰就是下一個柯達。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的隕落就印證了這個進化的規律。因而,數字化網絡化普及應用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驅動力之二。
另外就是集成式智能化創新。伴隨信息技術指數級增長和數字化網絡化廣泛而深入的應用,特別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作為共性使技術深刻地與制造技術融合,一種全新的創新方法——集成式智能化創新應運而生??赡苁褂玫募夹g并不是最新的創造,但這些技術的組合就是革命性的創新。
當前,具有潛在價值的數字化智能化“積木”在全世界呈爆發態勢,各種組合都在高速增長,形成了全球性的“積木式”重組創新。系統決定成敗,集成者集得天下。這種集成式智能化創新極為重要,是成就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第三大驅動力。
蘋果系列產品、特斯拉電動汽車就是集成式智能化創新的成功典范,通過采用各種最新信息技術、管理技術與工具,對各個創新要素和創新內容進行選擇、集成和優化,形成了優勢互補和動態創新過程,引領著制造業“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歷史潮流。
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每一次產業革命都同技術革命密不可分。進入21世紀以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全球科技創新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和特征。以智能制造為核心,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廣泛滲透,帶動幾乎所有領域發生了以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為特征的群體性技術革命,這是新一輪的工業革命。
以承辦第39屆ISO大會為契機,中國將大力推進標準化改革,積極實施標準化戰略,廣泛開展“標準化+”行動,著力構建既具有中國特色、又與國際接軌的新型標準體系和管理體制,不斷釋放標準化工作的蓬勃活力,推動標準化工作在我國重大戰略實施中發揮更大作用,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推動我國標準化工作水平提升,實現擴大中國影響、樹立中國在國際標準化活動中大國地位的目標。
延伸:
ISO是世界上最大、最權威的綜合性國際標準組織。截至2015年,ISO共有163個國家和地區成員。ISO發布的國際標準超過2萬項,在發展國際貿易、促進科技創新、推動互利合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更多資訊請關注自動化軟件頻道。
(本文綜合百度、新浪、封面新聞、工控網資料,由中國傳動網整編,圖片來源于封面新聞及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