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央視CCTV-7“小莉帶您趕大集”大型網絡直播節目走進“互聯網+農業”領域,跟隨著現場主持人的直播鏡頭和系列趣味互動活動,農信通機器人“呱呱”一亮相便引起轟動。呆萌可愛的形象、機智敏捷的問答、無縫對接的農業資訊……“呱呱”儼然聚集了當天最耀眼的光芒。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機器人技術帶動的農業升級,正在為農民生活以及農業生產改善打開新空間。
事實上,農業領域目前已擁有很多能完成具體工作的機器人,會收棉花的機器人、會噴霧的“外星機器人”、會種菜的機器人……各式各樣的農用機器人不僅讓我們大為驚嘆,也為農業提供“互聯網+”現代農業的全價值鏈解決方案,為農民的生活提供了許多便利。
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目前智慧農業中那些狂拽酷炫的機器人。
1、擠奶機器人
在劍橋大學奶牛場,擠奶工作無需任何手工,全部由機器人獨立完成。機器人安裝在奶牛圈舍旁邊,奶牛一旦需要擠奶,會自動排隊等待機器人服務。這時,機器人會先對奶牛的乳房進行掃描定位并進行清潔消毒,通過自動感知把吸奶嘴固定好,然后擠奶。
機器人的作用不僅僅是擠奶,還要在擠奶過程中對奶質進行檢測,檢測內容包括蛋白質、脂肪、含糖量、溫度、顏色、電解質等,對不符合質量要求的牛奶,自動傳輸到廢奶存儲器;對合格的牛奶,機器人也要把每次最初擠出的一小部分奶棄掉,以確保品質和衛生。
擠奶機器人還有一個作用,即自動收集、記錄、處理奶牛體質狀況、泌乳數量、每天擠奶頻率等,并將其傳輸到電腦網絡上。一旦出現異常,會自動報警,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牛奶品質,有效降低了奶牛發病機率,節約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據調查,擠奶機器人的使用,可以提高奶產量20%~50%。
2、放牧機器人
澳大利亞的發明家創造出一種像牧羊犬的機器人,它能在農場上代替傳統的放牧勞力(人或牧羊犬)。它使用2d和3d感應器,且內置了全球定位系統,能夠根據牛群的運動速度來趕著它們移動。牛群被機器人趕著不斷繞圈走,想想那畫面就有意思。
3、施肥機器人
美國明尼蘇迭州一家農業機械公司的研究人員推出的機器人別具一格,它會從不同土壤的實際情況出發,適量施肥。它的準確計算合理地減少了施肥的總量,降低了農業成本。由于施肥科學,使地下水質得以改善。
它利用GPS和WI-FI技術監測農作物數據,包括土壤組成、溫濕度和植被健康狀況,并報告給農民。
這“只”機器人就像一個倉鼠球,沒有用來移動的輪子和酷炫的腿腳,動起來就像是蠟筆小新,滾來滾去。
4、分揀果實機器人
在農業生產中,將各種果實分檢歸類是一項必不可少的農活,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勞動力。英國西爾索農機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結構堅固耐用、操作簡便的果實分檢機器人,從而使果實的分檢實現了自動化。
它采用光電圖像辨別和提升分檢機械組合裝置,可以在潮濕和泥濘的環境里干活,它能把大個西紅柿和小粒櫻桃加以區別,然后分檢裝運,也能將不同大小的土豆分類,并且不會擦傷果實的外皮。
5、嫁接機器人
由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農業機器人實驗室負責人張鐵中教授研制成功,機器人分為穗木供苗系統、砧木供苗系統、切削和結合、固定部分。只需一步,機器就可完成了精確定位、抓取切苗、接合固定等多步操作。從放苗到嫁接成功,整個過程也不過幾秒鐘的時間。
一臺通用型蔬菜嫁接機器人一小時至少完成400株,雙向高速蔬菜嫁接機器人一小時可以完成800株,是人工作業的6到7倍。嫁接苗的成活率高達95%。
6、菜田除草機器人
英國科技人員開發的菜田除草機器人,所使用的是一部攝像機和一臺識別野草、蔬菜和土壤圖像的計算機組合裝置,利用攝像機掃描和計算機圖像分析,層層推進除草作業。它可以全天候連續作業,除草時對土壤無侵蝕破壞。科學家還準備在此基礎上,研究與之配套的除草機械來代替除草劑。
美國新荷蘭農業機械公司投資250萬美元研制一種多用途的自動化聯合收割機器人,由著名的機器人專家雷德·惠特克主持設計工作。他曾經成功地制造出能夠用于監測地面扭曲、預報地震和探測火山噴發活動征兆的航天飛機專用機器人?;萏乜碎_發的全自動聯合收割機器人很適合在美國一些專屬農墾區的大片規劃整齊的農田里收割莊稼,其中的一些高產田的產量是一般農田的十幾倍。
7、蘋果采摘機器人
我國自行研制的蘋果采摘機器人,主體由兩自由度的移動載體和五自由度的機械手。履帶式平臺,五自由度機械手,由各自的關節驅動裝置進行驅動。
可適應非結構性、未知和不確定的環境中,對隨機分布的蘋果進行采摘。并且可以在工作過程中能夠有效躲避障礙物。
8、育苗機器人
育苗工作大部分內容都是把盆栽作物搬來搬去,單調而枯燥,浪費人力而且效率不高。美國波士頓的育苗機器人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這種育苗機器人由滾動輪胎、抓手和托盤組成。工作人員只要實現在觸摸屏上設定地點參數,機器人就能感應盆栽,并自動把它們移動到目的地。
9、種植機器人
德國科學家研發出一款名叫bonirob的農業機器人,它配備高精度的衛星導航,能將自己的位置精確到2厘米以內。其外形像四輪越野車,工作原理是利用光譜成像儀來區分出綠色作物和褐色的土壤,在行進中記錄每株作物的位置,在生長季中一次次返回原地觀察它們的生長狀況。
10、自動播種機器人
這是一組六足機器人,名叫Prospero,采用群技術和運行博弈軟件,它們能攜手合作,優化指定地塊的種植。
Prospero下到農田,首先會根據農時、種子和土壤類型的不同,先判斷怎樣種植能讓這塊土地獲得最大收益,然后它們精準地耕種,寸土必究。它們會檢查在預想的位置是否已經有種子播下。如果沒有,就會把種子放置到理想的深度,然后作好標記。
機器人農民會在播下種子后噴灑白色顏料,它改變了周圍土壤的反射率。其他機器人獲知這種變化,就“看”到地塊里的每一顆種子了。
如此呆萌可愛、高效便捷的機器人,真是農業生產的“福星”呀!農民伯伯們再也不用擔心農活干不完了!
更多資訊請關注機器視覺頻道
(本文由中國傳動網整理發布,部分資料來源于搭搭樂樂、OFweek機器人網、iFresh亞農會、神農生態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