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智能交通市場廣闊,企業加速布局

時間:2016-09-07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據了解,“十二五”期間我國城市智能交通市場規模以年平均20%的速度高速增長,目前年度規模已經突破200億元。

全球日益增多的人口帶來了飛速發展的城市化,而交通擁擠和安全等問題也隨之出現。對于解決這些問題的可持續解決方案的需求非常迫切。基于云的技術興起,以及車對車(V2V)、車對電網基礎設施(V2I)的技術進步正在使智能交通變為現實。

智能交通前景廣闊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我國城市智能交通市場規模以年平均20%的速度高速增長,目前年度規模已經突破200億元。而根據中投顧問發布的《2016-2020年中國智能交通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智能交通市場規模為246億元,同比增長25%,2010年到2014年復合增長率為24%。2015年上半年我國智能交通市場規模合計達110.2億元,同比增長近20%。機構預計,隨著多項政策持續加碼,預計未來10年我國智能交通的資金投入將超過1700億元。

目前面臨四大問題

1、關鍵核心技術問題。關鍵核心技術問題是影響我國智能交通產業競爭力的主要問題。目前我國市場的智能交通中高端產品主要是國外品牌,關鍵核心技術主要依賴從國外進口。即使是發展最快、推廣范圍最廣的智能交通行業管理和智能導航產業也不例外。

此外,在智能交通行業管理方面,關鍵設備和技術也是依賴進口。關鍵核心技術的缺乏不僅使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不斷付出昂貴的技術使用成本,同時產業的命脈也會被國外企業所扼制。

2、技術的標準化問題。由于產品沒有標準化,市場準入缺乏適當標準和門檻,任何投資商都可以自由進入,導致產品質量缺乏保障,降低了消費者對產品的信心和信任度。

3、產業鏈整合問題。我國智能交通企業的專業化生產程度很低,仍然處于各自為政、孤軍奮戰的狀態,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4、市場培育問題。目前,即使是在幾個國家智能交通示范城市,智能交通產品和服務市場也只是部分形成,顧客對大多數智能交通產品和服務還認識不足。

企業布局智能交通市場

滴滴出行推出智能交通云平臺

9月1日,滴滴出行正式發布智能交通云計算平臺,該平臺通過滴滴出行收集到的出行大數據,可以實現區域熱力圖、OD數據分析、城市運力分析、城市交通出行預測、城市出行報告以及信號燈動態配時等,同時還能在公共出行服務,例如實時路況、實時公交、ETA、城市運力補充等方面發揮價值。

在未來,滴滴還計劃研發一體化智能交通云解決方案,通過將傳感器數據、靜態道路數據、道路事件等數據與滴滴的OD數據、司機數據、GPS軌跡數據以及運力等數據整合,為整個城市的交通出行提供更好的服務。

海信與阿里攜手推進智能交通建設

日前,海信以“技術+互聯網”的模式,為智能交通的發展提供了一份全新的成功樣板。

據介紹,在武漢智能交通項目中,海信與阿里巴巴控股的高德地圖共同開發“互聯網+交通信號燈”模式,將高德地圖的浮動車數據與海信智能交通信號控制系統相結合,優化控制策略,提高交通效率,實現了“空中部隊”與“地面部隊”的有效結合,形成高效的數據應用技術整合,為城市居民出行提供越來越精準的服務。

據介紹,在國內智能交通領域,海信網絡科技連續多年占據行業第一,目前已服務于國內100多座城市。海信用“技術+互聯網”的模式實踐智能交通的發展,不僅彰顯了其技術自信,也為智慧城市應用開拓了一個全新視野。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