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OLED顯示為AR電視添彩

時間:2016-09-0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已經成為全球彩電行業公認的下一代顯示技術,AR(AugmentedReality,增強現實)技術正在快速地融入人們生活,而采用OLED顯示的AR技術對用戶更有價值。

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已經成為全球彩電行業公認的下一代顯示技術,AR(AugmentedReality,增強現實)技術正在快速地融入人們生活,而采用OLED顯示的AR技術對用戶更有價值。

道理其實很簡單,用戶對AR設備的體驗主要還是通過視覺,既然被動發光的液晶顯示設備在圖像層次感、動態圖像表現、可視角度、響應時間等方面的先天性缺陷始終難以妥善解決,那么,主動發光的OLED顯示設備憑借色彩真實的畫面、超高對比度、響應時間快、超廣視角、呈現極致黑色等明顯技術優勢自然成為AR技術的最佳顯示載體。

OLED有機顯示屏作為AR技術的載體,在彩電業具有里程碑意義

AR產業正在全球范圍內蓬勃發展,前不久的巴西里約奧運會閉幕式上,2020奧運承辦方日本東京用8分鐘的表演驚艷世人,萌動可愛又科技感十足的AR短片也隨奧運之風傳播到世界各地。而在科技同行眼中,東京8分鐘視頻的背后不只是形象宣傳,更是一個工業強國對AR技術未來發展的信心和期待。AR技術作為“下一個大技術”已經被國內外各大頂尖科技公司高度關注。有研究機構預測,未來5年內,AR技術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200億美元。

作為彩電行業的領先者,創維敏銳地嗅到AR技術在彩電行業的應用前景,并率先將AR技術應用到彩電產品上。2016年8月29日,創維在北京舉行了主題為“見世界所未見”AR電視暨國慶新品發布會,推出全球首款AR智能電視暨創維OLED有機電視新品S9D。創維率先將電視大屏與AR技術融合,通過將真實世界信息和虛擬世界信息“無縫”集成的新技術,大幅提升了電視屏幕的顯示效果。這在中國彩電行業乃至世界彩電業都是一次重大的技術突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OLED顯示技術和AR技術一樣,都備受世人矚目,也被電視制造業看做行業增長的新突破口。發展之初,定位高端的OLED有機電視憑借高畫質、輕薄設計等技術優點得到廣泛的權威認可,被眾多廠商和消費者青睞。根據奧維云網(AVC)產業鏈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OLED電視的出貨量為40萬臺,比2014年增長了4倍;2016年OLED電視出貨量增長到130萬臺,增幅明顯;預計未來兩年,全球OLED電視的出貨量還將持續攀升,而2016到2017年,在中國更將保持400%的增長速度。以創維為代表的諸多整機廠商已經形成了堅定的OLED陣營。此番,創維推出全球首款AR智能電視,將OLED有機顯示屏作為AR技術的載體,宣告了一個新時代已經到來。

AR電視在軟硬件領域尚存難關待攻破,但前景巨大

從全球首款AR智能電視發布會現場的體驗來看,目前AR電視的體驗已經在游戲、教育、商用等幾個領域初具雛形,現場的來賓對AR體驗區尤為好奇,一邊體驗還一邊詢問工作人員創維未來在AR方面的規劃。現場展示了兒童教育應用、AR體感游戲、運動健身以及購物試衣的應用,內容十分豐富。不難看出,創維在這方面的技術研發上已具備了相當的實力。

當然,剛問世的AR電視在軟硬件領域還存在一些難關等待攻破。例如,目前AR應用軟件數量還比較少,而且集中在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端,彩電企業將移動小屏AR應用軟件移植到大屏幕的電視端,自然存在不少技術門檻。同時,彩電企業還亟需與相關軟件企業合作研發適合4K分辨率電視大屏幕應用的AR軟件。在AR上游產業供應鏈層面,攝像頭的性能以及電視GPU(圖形處理器)的速度還有待于進一步提升,以便于彩電企業不斷推出功能、性能更強大的AR電視。

整個AR產業鏈的軟件、系統、內容、硬件等均需要各界企業聯手去大力提升。所以,未來兩三年AR技術在電視上面還做不到標準配置,主要體現在一些中高端電視產品或者是一些針對特殊消費群的產品上,例如,在教育、游戲方面做AR應用,為電視機創造附加價值,給用戶更多層面的體驗。

創維集團董事、副總裁、彩電事業部總裁劉棠枝躊躇滿志地表示,AR電視是創維未來戰略的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所推出來的AR電視還是初步階段,也是一個比較入門的階段,相信未來AR應用在電視上體現出來的是無限大的。未來AR電視應用有三大主要領域,第一個是游戲,玩游戲時,大屏電視比在小屏上體驗要好很多;第二個是教育;第三個是視頻,在視頻運用上面,AR對未來商業模式又是一個新的發展和新的擴充。

其實,彩電行業發展上百年的歷史證明,所有的新興顯示技術都是從“起步”到“逐漸完善”再到“成熟”,如果想等到萬事俱備才進入AR電視產業,黃花菜都涼了。與OLED顯示技術妥善結合的AR電視,市場前景巨大,未來值得期待。

更多資訊請關注人機界面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