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機器人產業發展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中國已經成為工業機器人的最大市場,但未來發展空間依然巨大。當前,各大企業都在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采用機器換人,加快機器人產業發展。
工業機器人發展前景廣闊
隨著語音、圖像識別、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新材料的發展,全球機器人市場從最早的工業機器人,到現在各種先進自動化機器人在各行業的生產流程中得到大規模使用。例如3C制造、醫療健康、零售、軍事等領域。還涌現出了諸多服務機器人和虛擬機器人的產品形式,如幼兒教育機器人、掃地機器人等。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分別為36560臺、57096臺、66000臺,全球占比分別達20.52%、24.9%、26.66%。其中,我國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銷量分別為9597臺、17000臺和22257臺,全國銷量占比分別為26%、30%和34%,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市場已逐步打開。
然而,目前中國還處于工業智能化的初期發展階段,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3C制造業密度僅11臺/萬人,比起歐美發達國家來說未來仍有幾倍以上的提升空間。但就產業鏈來說,目前國內機器人企業多集中在下游系統集成環節,隨著國產機器人廠家在控制器、伺服系統和減速器上自主研發生產逐步實現,預計未來核心零部件進口替代速度會加快,進口替代空間巨大。
機器人產業未來將面臨的問題:
目前,雖然全國各地都在大力興建機器人產業園,但這些園區布局缺乏差異化。目前,我國大部分機器人產業園內的企業數量較少、規模不大,大多數企業是初次投資,產業發展雷同,產品同質化嚴重,在全球差異化競爭中處于劣勢,容易錯失發展的良機。
除此之外,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還面臨諸如頂層設計、技術攻克、人才建設等挑戰。業內預計2020年需要30萬機器人應用人才,每年需要培養6萬名應用人才,人才缺口關系到行業未來發展的前景。
近年來,國內部分數控設備廠家研發機器人專用運動控制產品,并逐步走向成熟和產業化。隨著國產工業機器人的快速發展,未來幾年機器人控制器國產化進程將提速。這對于工業機器人的發展是個利好消息,說明我國控制器與國外產品差距較小,未來有望率先實現進口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