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LED制造業成本日益上行 該如何轉型?

時間:2016-09-0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據波士頓咨詢公司2013年的研究報告,當時在美國制造商品的平均成本只比在中國高5%。

據波士頓咨詢公司2013年的研究報告,當時在美國制造商品的平均成本只比在中國高5%。在2015年,在美國低成本地區生產已經變得和在中國生產一樣經濟劃算。更令人震驚的是,到2018年,美國制造的成本將比中國便宜2-3%。

一個真實的案例——中美制造業成本對比

以下是一位熟悉中美制造業的浙江老板給出的成本對比分析。

浙江省慈溪市江南化纖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同行中最早開拓海外市場的企業,一直位居國內同行出口的前二位。目前,公司占地7.9萬平方米,500名員工,5條自動化生產線,年產10萬噸。

去年,“江南化纖”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投資辦廠,成為首家在美國建立再生聚酯短纖維制造工廠的中國企業,一期計劃投資2500萬美元,二期計劃投資2000萬美元。“江南化纖”反映,去美國投資辦廠,主要原因是國內綜合成本連年攀升,頗感吃力。“江南化纖”測算比較了創辦相同規模企業的中美成本,并提供了部分成本構成對比表。

中國的制造業成本為何變得這么高?

土地成本:中國是美國的9倍

國內地價是美國地價的9倍,并且美國是永久性產權,我們是50年產權。例如,2000年浙江省慈溪市工業用地價格是18萬元/畝,目前美國地價僅為2萬美元/英畝,相當于2萬元人民幣/畝,如果按照現在許多縣城工業用地100萬元/畝算,是美國的50倍。

物流成本:中國是美國的2倍

國內物流成本是美國物流成本的2倍。以油價為例,中國的油價是美國的2倍,油價高,物流成本也就高。何況中國還有全世界少有的過路費、過橋費,物流成本能不高么?

而美國的物流成本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庫存費用,二是運輸費用,三是管理費用。比較近20年來的變化可以看出,運輸成本在GDP中比例大體保持不變,而導致美國物流總成本比例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庫存費用的降低。

銀行借款成本:中國是美國的2.4倍

最便宜的國內借款成本年利率6%,是美國成本年利率2.5%的2.4倍。按每噸7000元人民幣或美國1100美元資金、4個月一周轉,國內借款成本年利率6%和美國成本年利率2.5%分別計算公司運營資金財務成本:國內是7000元*4*0.06/12=140元、折合22.58美元。美國是1100美元*4*0.025/12=9美元,國內比美國高出1.5倍。

這還是正常的銀行借款,如果資金來自年利率超過10%的銀行理財產品、年利率15%的私募基金、甚至是年利率20%的民間高利貸、企業不堪重負。

電力、天然氣成本:中國是美國的2倍以上

國內能源成本是美國能源成本的2倍以上。美國除開夏威夷的電價特別貴外(海島地區沒辦法),其他州的電價都不貴,以德州為例,其電價折合人民幣才2毛錢。

由于我國對電力、天然氣直接定價的原因,企業用電用氣用油價格居高不下。按國內每噸耗電450度、電價0.76元/度計算,單位生產成本342元,折合55.16美元。美國設備自動化程度較高,單位用電量相應增加10%,每噸至500度,按照電價0.05美元/度計算,單位生產成本25美元,國內比美國高出1.2倍。

蒸汽成本:中國是美國的1.1倍

還有蒸汽部分,國內用熱電廠蒸汽,按每噸消耗蒸汽1.6噸、單價190元/噸計算,單位生產成本304元,折合49.0.美元,美國用天然氣鍋爐自制蒸汽,按天然氣價格為0.48美元/therm、單價14.52美元/噸計算,單位生產成本23.23美元,國內比美國高出1.1倍。

配件成本:中國是美國的3.2倍

國內配件成本是美國配件成本的3.2倍。國內設備性能略差,工人操作習慣不良,每噸單位配件成本約100元,折合16.13美元,而美國生產線設備性能較好,工人操作習慣好,每噸單位配件成本5美元,國內比美國高出3.2倍。

稅收成本:美國稅收優惠力度大

在中國,各種稅收不斷,把企業壓得喘不過氣。廣州一家物流公司,運送一批貨物到海南,總收入為1.9萬元,但利潤僅有216元,其中上稅需要1260元。

而美國的州政府最看重的是就業,常常給予企業優惠的稅收政策,比如房產稅優惠30年內有效,如果公司達產,30年內將給予3000萬美元的稅收減免。

清關成本:美國無需支付進出口清關成本

在美國投資辦廠無需支付進出口清關成本。國內企業原料均進口,假設進品環節費用不含內陸運費、關稅、增值稅、僅各類手續成本約為3500元/柜,每柜按20噸裝計,則為175元/噸,折合22.58美元/噸。

國內企業成品出口,假設出口環節費用不含陸運費,僅各類手續成本約為1600元/柜,每柜按20噸裝計,則為80元/噸,折合12.9美元/噸。如果加上運費等,成本還要大幅增加。

人工成本:中國成本優勢趨弱

盡管美國勞動力成本是國內勞動力成本的2.57倍,但美國自動化程度高,用工少。國內兩條月總產量為4500噸的生產線用工250人,美國設備改進,同產能兩條生產線才用工180人。

按照目前國內工人工資上漲趨勢,如考慮國內5年工資再翻倍、10年工資翻兩番計算,那么中國在人工成本上也占不到任何優勢了。

折舊成本:美國是中國的1.7倍

美國折舊成本是國內折舊成本的1.7倍。同產能設備及土地廠房,國內生產線投資9000萬元人民幣、美國生產線投資2500萬美元、按15年折舊年產50000噸計分別計算噸折舊成本:國內9000萬/15年/50000噸/年=120元/噸,折合19.35美元/噸。美國是2500萬美元/15年/50000噸/年=33美元/噸,高出國內1.7倍。

廠房建設成本:美國是中國的4倍

美國廠房建設成本是國內的4倍,但十年以上二手廠房價格根據年限則是新廠房的1/8-1/2,而且普遍性能良好。

這就是制造業面臨的局面,我認為經濟中最核心的就是制造業,是重要的生產部門。服務業都是圍繞制造業而生的,如果制造業出了問題,那么整個經濟就會陷入一個巨大的漩渦之中,這個發動機如果壞了,管你是8速變速箱還是什么空氣懸掛的底盤,全都變成了擺設。所謂資產和資本的游戲,也就變成了無源之水和空中樓閣。自己騙自己,終究騙不了幾天。所以,無論如何,中國制造企業必須思考轉型。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