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建設我國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創新體系

時間:2016-08-3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人工智能從1956年提出,迄今正好60年。當前,人工智能處于非常重要的發展時刻,201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為1270億美金,今年預計為1650億美金,到2018年預計將超過2000億。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譚鐵牛院士在其《關于人工智能發展的思考》主題報告中提出,未來的世界科技強國一定是人工智能的強國,我國應當抓住機遇,建設我國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創新體系。

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發起主辦、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與CSDN共同承辦的2016中國人工智能大會今天上午在京開幕。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譚鐵牛院士在其《關于人工智能發展的思考》主題報告中提出,未來的世界科技強國一定是人工智能的強國,我國應當抓住機遇,建設我國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創新體系。

譚鐵牛表示,人工智能從1956年提出,迄今正好60年。當前,人工智能處于非常重要的發展時刻,201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為1270億美金,今年預計為1650億美金,到2018年預計將超過2000億。“當前,人工智能領域出現了熱潮全球化、產業競爭白熱化、應用普適化、服務專業化、影響大眾化等趨勢。”

“面對人工智能熱潮,我們需要冷靜的思考,切忌跟風,要不忘初心、苦練內功,重視前沿基礎理論研究,不能被當下的熱點一葉障目。”譚鐵牛認為,人工智能雖然取得巨大進步,但總體還處于初級階段。他將其形象地概括為:有智能沒智慧,有智商沒情商,會計算不會算計,有專才無通才。他表示,在過去一年里,包括阿爾法狗、自動駕駛、語音識別、人臉識別、虹膜識別、步態識別等在內的多個“專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另一方面,通用人工智能的研究與應用依然任重道遠。“要在通用人工智能方面取得巨大突破,還需要‘用盡洪荒之力’。”

“未來的世界科技強國一定是一個人工智能的強國,人工智能作為一個關鍵技術,會影響一個國家的格局甚至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因此一定要重視。”譚鐵牛主張,要建設我國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創新體系。他將其概括為“人工智能的核高基”——核就是核心技術,高就是高端設備與應用,基就是基礎理論設施。“要發揮互聯網大國的優勢,把我們的數據和用戶優勢資源轉化為人工智能技術優勢,深化人工智能技術推廣應用,做大做強智能產業,加強人工智能教育與科普,培養高素質人才隊伍,還要支持人工智能的社會學研究。”

“我國應該以推進‘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戰略為契機,加快相關規劃與政策的落地,釋放出能力,做大做強智能產業,最終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人工智能強國之路。”譚鐵牛總結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