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智慧城市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立足于我國信息化和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實際,2014年發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就已將智慧城市列為中國城市發展的三大目標之一。
當下,建設智慧型城市正成為時下城市發展不可逆轉的潮流。
“十三五”期間,中國智慧城市發展將進一步加速,配合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有望撬動規模逾5萬億元的市場,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智慧城市即將發力,規模將超萬億
近兩年,為搶占“智慧城市”的風口,通訊行業的兩大巨頭華為、中興紛紛介入,促使智慧路燈建設在技術層面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的確,華為和中興近乎一致地沒有選擇火熱的智能家居作為切入口,而是在智慧城市的智能路燈照明上率先布局,足以表明智能路燈已經成為智慧城市的一大突破口。
到目前為止,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和400多個縣級市都已經開展了數字城市的建設,其中70%以上的地級市已經完成了數字建設,預計到2016年底將全面完成地級市以上的數字城市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除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外,杭州、廈門、珠海等一些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城市,以及成都、昆明、貴陽、宜昌等中西部城市也著手布局智慧城市的建設。
住建部則預計,“十三五”期間對智慧城市的投資總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其拉動效應則在萬億元以上。同時,自2010年以來,全國智慧城市投資額年均復合增長14.81%,預計未來10年智慧城市建設投資將超過萬億元。
高工產研LED研究所(GGII)數據統計,全國在建的智慧城市投資規模已突破8000億元,中國2015年智能路燈僅占全國路燈比例的2%,在未來2年內,國內LED智能照明數量將飛速發展,并超過非智能照明。
值得關注的是,針對PPP模式的開展,當下,PPP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共同建設城市,使得智慧城市照明建設更有效率、更合理化,為國內智慧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作出了巨大創新。
據南方電網某專業人士提到,對于2016年的發展,PPP至少要做到十幾個億的規模,在路燈方面的采購將保持在數十萬盞的數量,市場潛力巨大。
國內多個智慧路燈項目逐步落實
近日,上海三思在江蘇洪澤縣城區總計3000余盞的智慧路燈與LED路燈,已經開始運行,并向市民、政府提供多種便利服務與智慧城市管理應用。
據了解,該智慧路燈系統在提供道路照明的基礎上,還能夠做到危樓危橋監控預警、城市建設大數據支持,以及WIFI信號、電動汽車充電樁、應急信息及時發布等功能,是國內首例智慧路燈系統大規模應用項目。
“路燈具有一個非常好的天然優勢,第一、它的位置優勢;第二、它是自帶配電的,所以可以解決物聯網設備的兩個最大問題,布點及供電問題。我們把路燈和物聯網結合起來,就可以形成一個智慧的路燈,我們定義為智慧城市的神經末梢,可以做到節能照明、信息發布、信息采集、傳輸以及應急電源。”上海三思副總經理王鷹華提到。
的確,LED智慧路燈不僅僅是一盞燈,也是一個智能感知和網絡服務的節點。例如,三思的智慧路燈是一個系統集成的產品、同時又超越了傳統的系統集成,由一塊控制板現場控制所有的功能模塊,同時各功能模塊之間做到數據上互聯互通、行為上協同處理。
同時,在技術上,智慧路燈上LED路燈、LED顯示屏、控制系統、軟件平臺以及可靠性的設計是三思的現有技術優勢,智慧路燈是三思在LED應用領域20多年技術研發的集中體現。
未來,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載體,智慧路燈將發揮更大的“綜合體”作用,將城市路燈作為物聯網的端口,也讓智慧城市的建設變得更為實在,信息浪潮推動信息技術改變城市建設,國內不少城市啟動“智慧城市”戰略。
去年10月,國內首個道路智慧燈桿一體化試點工程在上海落地,開始向市民提供服務。試點的智慧燈桿搭載了充電樁、高清網絡球機等多種設備,實現了智能照明、綠色能源、智慧安防、無線城市、信息交互、智能感知、集中控制等諸多功能。
6月,從廣州南沙區有關部門獲悉,位于南沙自貿區的中科院軟件所與美國物聯網領域排名第一的Sensity公司在美完成簽約,將在南沙和硅谷各設聯合國際研發中心,專門研發基于“路燈物聯網”技術的“智慧城市”。
至此,南沙至少已有4支物聯網領域重大創新項目團隊集聚,成為國際物聯網研發“高地”,未來最具前景的物聯網技術或許將從這里走向世界。
可以期待,一個以“智慧路燈”所參與構建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新模式將逐漸展現在眼前,為我們打造更加綠色,更加智慧的城市生活!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