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空氣智慧管家”到“M-Smart智慧家居戰略”;從與小米合作向智能硬件公司轉型,到與安川合資進軍機器人產業,再到與京東以大數據為基礎的供應鏈深度協同,美的在智能家居、智能制造以及以“用戶”為基礎的深度定制等方面正一步步推開其“深度智能”戰略的藍圖。
在管理方面,美的企業價值鏈內的所有系統的數字化改造也在進行,“未來我們要實現外所有的業務流程、管理流程全部數字化,并且都能夠全部在手機端完成。”方洪波表示。同時,制造過程的智能化和管理過程的智能化同樣重要。美的全自動化的智能工廠,年底有望在南沙和武漢“亮劍”。
不難看出,美的的“智能”,已經不單純是產品的智能,它同時兼具人的智能、組織的智能。
而所謂“深度智能”,則將人、組織、產品智能進化形成系統,最終能夠實現自我智能,自我進化。
布局機器人產業推行“雙智”戰略美的與安川合資,戰略性進軍機器人產業,加速轉型智能硬件公司。雙方共同組建服務機器人和產業機器人兩個合資公司。服務機器人代替家務勞動、養老助老的福利;產業機器人將進入生產線上,提高工廠效率。
在合作儀式上,方洪波表示,“在今天的移動互聯的新時代,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智能制造是美的必須作出的戰略選擇。”
美的使用機器人的淵源始自2003年,當時美的從日本三洋集團引進入微波爐生產線,機器人作為生產線的標配被引入,第一批進入美的集團的機器人,解決了微波爐磁控管生產中的品質穩定性的問題。
從美的集團自身的機器人使用情況來看,美的目前已經使用了800臺機器人,未來兩年預計每年會有500臺新增機器人投入使用,兩年后保有量計劃為1800臺。據美的集團機器人產業項目總經理甄少強透露,“更長期的規劃是達到上萬臺。”美的機器人產業的重要目標,是推行“智慧家居+智能制造”的“雙智”戰略。
甄少強說:“未來的家電會越來越智能化。服務機器人和家電的界線會越來越模糊,很多家電智能化了之后,也可以是服務機器人的一種,未來服務機器人也會是一個家電。基于這個判斷,我們認為做服務機器人是我們繞不過去的一個東西,是必須要做的,也是我們一定要做好的,是我們的一項重要戰略。”
目前,美的將服務機器人的重點放在了與中國老齡化相關的服務市場,“當下中國老齡化正處在加速的過程當中,我們認為與康復、醫療、福利、護理相關的機器人市場,將來會有一個非常大的前景。美的與安川的合作,將充分利用各自的技術積累研發推廣輔助人類的助老助殘、康復護理機器人,走‘先商用后民用’道路。”甄少強表示。
而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美的和安川也分別找到了雙方合作的基點,“作為國際四大機器人公司之一,安川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尤其是在應用于汽車領域的工業機器人市場處于領先地位,但急需拓展汽車領域以外的應用市場。由此,美的將為安川的技術在3C制造領域的拓展提供豐富的應用場景,共同研發和拓展工業市場。”
“深度智能”開辟美的第二跑道如果說家電業務是美的最核心、最根本的業務,機器人戰略是美的“雙智”戰略的延伸和拓展,那么,“深度智能”戰略就是美的在移動互聯時代開辟的第二跑道。
除了備受關注的機器人戰略之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就是:美的目前每個事業部都已設立了智能研究室,不僅在智能傳感器的研究上獲得突破,還實現了小到風扇、大到空調的各個品類的智能連接。
在方洪波看來,智能家居未來的方向肯定是智能硬件、智能系統,對智能家居的技術和應用方案的積累卻是必須的。同時,我們將把更多精力放在對智能內容的儲備上,把人的行為、情感和思考延伸到機器。目前美的正研究如何通過機器的深度學習,讓一臺冷冰冰的機器變成人機交互。
不僅如此,美的深刻意識到了“個性化需求定制+基于工業機器人”的智能制造結合將使家電制造業格局發生重構,“智能單品+服務機器人”的結合將催生智慧家居新的藍海領域。
相關數據顯示,未來中國工業機器人領域總需求將達126萬~339萬臺,市場容量達數千億元規模。美的2015年提出了,除了堅持現有業務外,要開辟企業發展的第二跑道。美的工業機器人一旦實現向外輸出,則標志著美的從一個單純的家電制造廠商向未來智能家庭解決方案的提供商的演進,正是其第二跑道戰略的體現。
在智慧家居領域,美的同樣也探討另一維度的“深度智能”,這就是家用服務機器人不再只是智能家居的某一款產品,而是有可能成為智能家居的一個集成平臺,成為取代智能手機的下一個入口。手機是平面,而機器人可以走動,有自我智慧的,它的想象空間更大。
方洪波則表示,“預計這兩類高度智能的機器人與美的的智慧家電結合,將打破機器人與家電的界限,產生無限想象空間的智能產品,這些產品更加貼近人類智慧,服務更加完美,更加彰顯美的懷有為人類創造美好生活宗旨的、有社會責任的、有情懷的企業形象。”
(原標題:方洪波:“深度智能”的“美的”智慧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