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制造業升級加速 低端行業仍待發展

時間:2016-08-1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作為工業4.0時代的一大標簽,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無疑為中國制造提供更好的助力。

從2010年至2015年,中國工業增加值增速從12.6%降至6.1%,增速腰斬的背后,也反映出中國制造業傳統擴張式發展道路越走越窄,中國制造業亟待突破大而不強舊格局。

作為工業4.0時代的一大標簽,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無疑為中國制造提供更好的助力。如今,機器人技術已經愈加成熟,它們變得更加靈活且智能。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鄔賀銓院士告訴記者,隨著運行算法的革新,未來時代的機器人將會更加“聰明”。

例如,剛剛被中國廠商美的收購的歐洲機器人設備制造商庫卡提供生產的機器人就具備相互溝通的能力。這些機器人可以在一起合作,根據生產線上的工序調整自己的行動。這些機器人還搭載了先進的傳感器和控制單元,能與人類進行緊密的合作。

實現與工業4.0,中國制造業還需補課

面對國外制造業技術的提升,中國也在制定符合自身的制造業升級計劃——“中國制造2025”。而在前不久來華訪問的德國總理默克爾面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強調希望實現中國制造2025與工業4.0的對接。只是,中國制造業發展水平,目前有些參差不齊,“目前國內還沒有完全達到工業4.0級別的制造型企業,大都是一些零碎概念的呈現。”徠斯機器人原高級經理屠崴告訴記者。

而來自西門子中國的吳峰(化名)告訴記者,他曾經來上海參加過幾次機械工業展,他最明顯的感受就是中國制造業的基礎還是比較薄弱,高端設備還是來自于西門子、通用等國外廠商。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制造業確實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工業4.0俱樂部秘書長杜玉河告訴記者,目前,中國相當一部分企業還處在“工業2.0”的階段,因此需要推進工業2.0、工業3.0和工業4.0并行發展道路。

制造業升級“加速度”謹防光伏泡沫重演

中國制造業雖然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但卻并不缺乏“彎道超車”的決心和勇氣。隨著工業機器人時代的到來,中國也正逐步形成沈陽、重慶、上海和廣州四大機器人產業聚集地。其中,重慶號稱要打造“中國機器人之都”,而業界向來也有“北新松”、“南廣數”的說法。上海更是云集了ABB、庫卡等世界巨頭,在研發、集成、應用等方面占盡優勢。這四大區域,每個產業集群至少都是千億級別。但是并不是只有這四個城市有搶占機器人產業制高點的雄心。

據記者梳理發現,僅今年,已經有多達77個地方政府紛紛推出扶持機器人行業的計劃。深圳市政府計劃每年出資7600萬美元支持機器人行業,廣東省政府計劃今年出資5500萬美元,所有的投資都將用于企業補貼和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與此同時,首期規模200億元的先進制造業產業投資基金近日落地,投資先進制造業、傳統產業升級和產業布局的重大項目,加快培育高端制造業,促進傳統制造業優化升級,助力制造業強國建設。政策的大力扶持與資本力量的介入都預示著一個新的產業將在中國爆發。

但是,福卡智庫首席經濟學家王德培認為,大部分的新興工業化國家包括中國,都達不到美日德這樣老牌工業國家的工業化水平,它們營造的是一條“更低更矮”的拋物線。為了彌補差距,我國對購買機器人的企業給予不同程度補貼,來促進傳統產業大量使用機器人,這種弊端非常明顯:由于機器換人計劃與扶持本土機器人政策脫節,機器換完了,當地的機器人產業并沒有發展壯大起來。而剛發展就補貼的模式,很有可能將機器人產業帶到光伏產業泡沫的老路。

低端制造業仍有發展空間

低端制造業在中國生存日益艱難,造成大量企業開始踏上外遷的旅程。越來越多低端制造業企業在離開中國之后開始前往東南亞、非洲和少數拉丁美洲國家。美國地緣政治智庫Stratfor近日繪就一幅中國制造業外遷之后可能選擇的落腳點。

圖片來自于Stratfor智庫

IBM商業價值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制造業走向2025》研究報告中顯示,中國制造業企業同時面臨著內部挑戰和外部環境變化的雙重壓力。從企業內部看,生產成本上升、研發投入不足、生產組織方式較為傳統都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具體問題。從外部環境看,消費者具有更大的主導權,大數據、云計算、移動、社交化、3D打印、數控機床、機器人等技術發展將顛覆舊有的制造模式,跨界融合、制造業服務化的趨勢也日益顯著。

那么在中國制造2025迅猛推進的過程中是否真的沒有低端制造業發展的空間?華泰證券高級研究員薛鶴翔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低端制造業并不可怕,關鍵是需要找尋到自己在未來制造業升級中的位置,核心就是增加低端制造業中的技術比重。而徠斯機器人原高級經理屠崴也告訴記者,低端制造業繼續留在在中國本身并沒有錯,中國巨大的體量和市場需求足以支持低端制造業繼續留在中國,如何將其整合進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大潮當中去才是關鍵。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