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期《求是》摘編了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出席先進制造與3D打印專題講座時的講話,刊發文章《催生新的動能實現發展升級》。
文章指出,推動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要有新理念。培育中國制造競爭新優勢,既要瞄準世界產業技術發展前沿,加強3D打印等核心技術和原創技術研發,又要加快成果推廣運用和產業化進程,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緊密聯結。
文章提出:“推動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要有關鍵手段。促進中國制造上水平,既要在改造傳統制造方面“補課”,又要在綠色制造、智能升級方面“加課”,加快3D打印、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智能技術和裝備的運用。”我們落下的這些“課”具體內容都是什么呢?一起來看下吧!
綠色制造
定義:綠色制造,又稱環境意識制造(EnvironmentallyConsciousManufacturing)、面向環境的制造(ManufacturingForEnvironment)等。它是一個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益的現代化制造模式,其目標是使產品從設計、制造、包裝、運輸、使用到報廢處理的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對環境的影響(負作用)最小,資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優化。綠色制造這種現代化制造模式,是人類可持續發展戰略在現代制造業中的體現。
相關觀點:
走綠色制造的發展道路,是世界制造業發展的趨勢,也是基于我國國情的必然選擇。當前,發達國家從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經濟利益的雙重目標出發,構筑起綠色壁壘及相關技術壁壘,以防止不符合環保標準的產品進入,這對我國制造業管理和工藝技術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戰,推進制造業綠色化勢在必行。
定義:智能制造(IntelligentManufacturing,IM)是一種由智能機器和人類專家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智能系統,它在制造過程中能進行智能活動,諸如分析、推理、判斷、構思和決策等。通過人與智能機器的合作共事,去擴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類專家在制造過程中的腦力勞動。它把制造自動化的概念更新,擴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相關觀點
先進制造業是以顧客為中心,不斷響應市場需求變化,綜合了技術創新、組織方式創新和模式創新,以實現優質、高效、低耗、清潔、靈活的生產,從而取得理想的經濟社會效益的制造系統的總稱。而“智能制造”是先進制造業發展到當前階段,整合了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由集中式控制轉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并通過物聯網與互聯網的融合,以及三項集成(縱向集成、端對端集成、橫向集成),實現智能化、社會化生產的最新形態。從技術創新、組織創新和模式創新三個維度認識“智能制造”,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中國制造業當前所處位置以及未來努力的方向,避免盲目求新和急于求成的傾向。
互聯網+
定義:“互聯網+”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互聯網+”是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實踐成果,它代表一種先進的生產力,推動經濟形態不斷的發生演變。從而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網絡平臺。通俗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
相關觀點
“互聯網+”是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發展的新業態,互聯網與諸多行業的融合,將有效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能力,逐步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結構優化的新動力。“互聯網+”帶來了新一輪互聯網產業變革創新。互聯網行業內部正在發生變革,互聯網應用形態不斷擴展,新媒體、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使互聯網應用范圍空前提升,社會化網絡和大規模交互式協同將不斷擴大創新空間。互聯網逐漸與日常生活相融合。隨著“互聯網+”理念的不斷擴展和應用,越來越多互聯網企業開始利用互聯網向社會大眾提供日常生活的便民服務。
3D打印
定義:3D打印(3DP)即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它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數字技術材料打印機來實現的。常在模具制造、工業設計等領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漸用于一些產品的直接制造,已經有使用這種技術打印而成的零部件。該技術在珠寶、鞋類、工業設計、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車,航空航天、牙科和醫療產業、教育、地理信息系統、土木工程、槍支以及其他領域都有所應用。
相關觀點
“3D打印是餡餅,不是陷阱。”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恒在日前舉辦的第七屆全國3D大賽上的巧妙比喻,引起臺下觀眾的熱烈反響。盧秉恒表示,當前正是3D打印技術投入的機遇期,3D打印“不是炒得過熱,而是對其認識不足,我國很多部門還處于猶豫不決的狀態”。在他看來,3D打印目前正在從起步期過渡到發展期。該技術在中國進行產業化后,傳統的工藝流程、生產線、工廠模式、產業鏈的組合,都可能面臨深度調整。
更多資訊請關注智能制造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