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機器人時代 為何工匠精神的呼聲越來越大?

時間:2016-08-0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搶先進入工業4.0時代以保持制造業競爭力,是中國不得不選擇的一個命題。

英國央行首席經濟學家霍爾丹曾警告說,未來10到20年,美國將有8000萬個工作、英國有1500萬個工作可能被機器人取代。但為什么,就在社會邁向機器人時代的今天,對工匠精神的呼聲越來越大?

原因在于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勞動力供給減少、人工成本上升和新一代勞動力制造業就業意愿的下降,對我國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形成了巨大制約。

李克強總理2014年10月訪德期間簽訂工業4.0戰略合作框架,顯示出高層對制造業4.0升級改造的強力支持,工業4.0大概率將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根據美國某咨詢機構統計,中國沿海地區勞動力綜合成本已經與美國本土部分地區接近。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搶先進入工業4.0時代以保持制造業競爭力,是中國不得不選擇的一個命題。

實際上,機器化大生產時代,更注重產品的精度和品質,科技越是發達工匠精神越發重要。以前只要求做到60分就不愁市場的企業,只有發揮工匠精神,追求極致的品質,將產品做到90分甚至100分,才能在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中國傳統工業轉型升級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在制造業PMI低位運行、傳統制造業景氣低迷、人口紅利消失而要素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制造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而在轉型升級的大趨勢中,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被企業視為必需品,哪些公司轉型得早、轉型得好,他們的股價就有望被重新估值甚至大幅溢價。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