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了人手局限,有7個可旋轉540°的手術器械,可以模擬人手腕的靈活穿行,在人手不能觸及的狹小空間也能精準操作……近日,在達芬奇機器人輔助下,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膽道科李富宇教授連續完成多例膽囊癌根治術、肝門膽管器根治術、肝內膽管結石及肝腫瘤切除、胰腺腫瘤切除等肝膽外科疑難手術,借助于術后加速復外科理念,所有病人均可第二日下床活動,術后3~7天出院。
據悉,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外科手術機器人。它的設計理念就是用微創的方法,實施復雜的外科手術,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泌尿、胃腸、肝膽胰腺、心胸外科、小兒外科及婦科領域。
李富宇介紹,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包括醫生操作系統、床旁手術機械臂系統、成像系統三個部分,在手術室內通過數據傳輸光纜連接為一體,實現交互式信息傳遞;手術時需要兩名進行過專門訓練的醫生,主刀醫生在控制臺前控制機器人手臂的運動以完成手術,另一名醫生在患者旁協助。
“達芬奇機器人”有何優勢明顯?“突破了人眼局限,可以進入人體內部,手術視野放大了20倍,為主刀醫生呈現患者體腔內三維立體高清影像。”李教授介紹,機器人還突破了人手局限,有7個可旋轉540°的手術器械,可以模擬人手腕的靈活穿行,在人手不能觸及的狹小空間也能精準操作,具有人手無法比擬的穩定性和精確度,還可以濾除不必要的顫動,超越了人手的精確度。
此外,機器人手術不需要開腹,創口僅在1厘米左右,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大大縮短術后住院時間。機器人還有實時監控系統保證了手術的安全,杜絕誤操作的發生,同時避免了主刀醫生與病人的直接接觸,可減少手術醫生的感染(如乙肝、艾滋病等)風險。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