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來,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正在經歷著兩極分化走勢,預計下半年產業將加速新舊更替,更多新技術有望實現產業化,新產品有望推進規模化應用。
近日,工信部賽迪智庫發布電子信息制造業2016年上半年形勢分析和下半年趨勢預測報告,報告預計,下半年產業更需依靠內生動力,行業發展仍然堪憂,但虛擬現實、OLED、多架構服務器芯片等新興增長點創新加速,有望引領產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增速持續下滑
2016年上半年,電子信息制造業處于新舊交替的發展階段。產業整體呈穩步下滑態勢,計算機設備制造行業大幅下跌,進出口形勢依舊嚴峻,但國產手機品牌知名度、關鍵元器件核心能力持續提升。
受全球計算機、通信兩大制造業持續下滑影響,2016年上半年,中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增速持續下滑。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5月,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5.4%,比去年同期(7.9%)下降2.5個百分點;產品產量增長8.8%,比去年同期(11.2%)下降2.4個百分點。與此同時,由于產業進入由大變強的關鍵時期,利潤總額增長顯著放緩,1~5月,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利潤總額增長13.5%,比去年同期(24.3%)下降10.8個百分點,降幅較大。
當前,PC行業日趨飽和,且缺乏有力的提振因素,預計下半年將繼續呈現下滑態勢,智能手機也同樣出現持續下滑。重點產品出口形勢分化,集成電路出口保持平穩快速增長,1~5月,液晶面板出口98.3億美元,同比下降16.9%。從上半年整體情況看,進出口增速顯著降低,下半年出口形勢依舊不容樂觀。
內外承壓
報告顯示,智能終端產業的內涵和外延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但尚未出現可補位的新興增長點。在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車載、智能家居、智能醫療、智能無人系統和工業級智能硬件等一系列新興智能硬件中,可穿戴設備相對更加成熟。
據統計,2016年中國可穿戴設備銷量將超過7500萬部,約占全球的1/4,市場規模將超過160億元,相較于近2萬億元的通信設備市場微乎其微。與此同時,據估計,2016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增速僅為18.4%,相較于2011年平板電腦剛上市高達100%~200%的高速增長,可穿戴設備的增長仍然較為平緩,預計短期內難以填補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下滑的負面影響。
賽迪智庫建議,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大力發展工業智能傳感器、智能工控系統、工業機器人等核心技術產品和智能裝備系統,加快提升生產過程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能力,構建電子信息產品融合創新平臺,加強共性標準制修訂,面向家電、醫療、農業、能源、交通、金融、教育、文化等行業典型需求,發展智能家居、智慧醫療等融合性新產品。
隨著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競爭力不斷提升,美國等發達國家基于政治、經濟、安全等考量,開始對我國進行頻繁打壓,尤其體現在計算機和網絡設備領域,僅今年上半年,就發生多起調查事件和進出口禁運事件。未來一段時期,美國對其本土產業和企業的“行政救濟”以及對我國企業的“技術制裁”現象有可能常態化,中國計算機和網絡設備行業面臨的發展環境將日益復雜化。
當前,進出口占比仍然超過產業規模七成,外部環境持續惡化將繼續對電子信息制造業產生重要影響。預計下半年,產業整體難以轉變持續兩年的進出口負增長態勢。因此,只有通過加快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推進產業本身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發揮內生動力,才可能帶動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走出衰退。
賽迪智庫認為,計算機領域(特別是PC領域)企業應加快國際化合作,通過抱團取暖形式,節約研發成本、推進規模化生產,共同應對產業寒冬。抓住計算機行業發展低迷契機,鼓勵支持企業開展對美國、日本和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傳統計算機類企業的并購,以獲取其相關核心技術和專利,強化技術儲備。企業應加大技術研發和高端品牌建設力度,豐富產品文化,通過不斷的技術和產品革新,積極適應行業變革。
新興產業崛起
2016年以來,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正在經歷著兩極分化走勢,一方面,產業規模和市場不斷下滑,進出口形勢堪憂,又面臨英國脫歐等一系列復雜外部發展環境;另一方面,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企業品牌知名度提升,產品高端化趨勢不斷顯現,核心元器件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虛擬現實、OLED、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等新興熱點有望成長為未來產業支撐點。預計下半年產業將加速新舊更替,更多新技術有望實現產業化,新產品有望推進規模化應用。
上半年,中國顯示產業面板營收550億元,多條面板產線加速建設,成都京東方、天馬廈門、華星光電武漢等產線相繼簽約或投產,OLED技術產業化逐步推進,和輝光電發布6英寸4K柔性顯示屏,并推出用于車載、VR、智能穿戴裝備的AMOLED。
虛擬現實應用不斷豐富。虛擬設備家族已經迅速從初期的智能眼鏡繁衍至廣泛涵蓋眼睛類、頭盔類、手套類的沉浸式設備和非沉浸設備等系列,并且從初期的軍事、航天訓練等特殊應用領域逐漸拓展至設計、制造、檢驗維修、游戲、影視、直播等廣泛應用領域。虛擬現實正體現出兩個特征:一是虛擬現實正在從消費領域逐漸延伸到制造業的實體領域。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產品和服務的快速發展,制造業的虛擬現實應用將以更加成熟的姿態,順應智能制造發展趨勢,助力制造業轉型升級;二是虛擬現實正從“概念論證”走向“場景挖掘”,虛擬現實設備的發展已經不再單獨依賴于舒適靈敏的GPU芯片、高清甚至柔性的顯示屏幕,而加入了更復雜的算法和內容平臺。
與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主流產品產量和銷售收入持續下滑形成對比,中國集成電路、平板顯示、太陽能光伏組件等關鍵元器件生產能力持續提升。2016年,AMOLED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50億美元,OLED電視達到90萬臺。隨著OLED顯示在可穿戴設備、平板電腦以及車載顯示的應用逐漸深入,2020年OLED顯示將有望占據整體市場份額的30%以上。預計下半年,在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曲面電視等終端需求的拉動下,中國OLED產業布局將加速,全球OLED市場需求將持續被挖掘。
同時,中國市場上存在x86、ARM、POWER多架構服務器并行前進的發展趨勢。在政府的推動下,中國服務器芯片正在走一條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道路。在x86領域,中國廠商的技術實力和市場影響力穩步增強,預計到2016年底,國產x86服務器國內市場份額有望接近65%,并在涉及金融、電力、能源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關鍵業務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在非x86領域,國內以開放POWER處理器為核心的產業生態圈繼續構建,基于自主研發設計的POWER芯片服務器開始量產并進入國內市場。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子制造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