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以支持光伏產業轉型升級。“十三五”是我國推進經濟轉型、能源轉型、體制創新、技術開放的重要時期,未來5年我國光伏行業將獲多重政策支持,迎來高速增長期。而“領跑者”計劃,只是光伏眾多紅利的縮影之一。
后規模時代的光伏競賽“領跑者”引領新征程
每年的6月30號本來是一個很普通的年中分界線,但2016年的6月30號,對光伏行業來講,似乎并不普通。
2016年6月30日是一個降電價節點。按照規定,2016年以前備案納入年度規模管理的光伏發電項目,如果未能于2016年6月30日前完成并網發電,將執行新的電價標準。這意味著,Ⅰ類、Ⅱ類和Ⅲ類資源區的光伏電站度電補貼將分別下降0.1元、0.07元和0.02元。業內對此政策統稱為“630”政策。
業內人士分析稱,受降價補貼政策的影響,無疑將倒逼光伏企業更加關注度電成本,高效產品的推廣應用成為今年行業發展的重點,而且技術路線更加多元化。隨著2015年國家光伏“領跑者”計劃的推出,已經提前將“高效組件”推向到業內的關注“焦點”。
據公開資料,光伏“領跑者”計劃是國家能源局2015年推出的一項先進光伏技術產品應用和產業升級的光伏扶持專項計劃,希望通過該計劃可以引導國內光伏制造業從追求規模擴張向注重質量效益轉變,從而實現從高補貼政策依賴模式向低補貼競爭力提高模式的轉變。
“領跑者”倒逼效應顯現
事實上,光伏“領跑者”計劃推出后,一度引起行業內的質疑。部分企業認為,“領跑者”只是示范,指標只有年裝機計劃的十分之一左右,企業即便沒有能力去參與示范基地建設,照樣可以有足夠的市場空間。還有一部分企業認為,只要企業有一部分產能達到“領跑者”要求,能夠參與示范基地的建設,實現專項供應即可,無需大驚小怪,盲目投入。
但“領跑者”計劃推出一年來,技術領先的產品普及與推廣迅速加快,17%及以上轉換效率的組件產品市場份額在大同一期領跑者項目中占六到七成,并且規模化應用帶動高效產品日趨經濟化,“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光伏全行業開始向高效、先進技術看齊。此前觀望、質疑者意識到該改變了,以往以價廉制勝的多晶企業,投入資金開發黑硅技術、PERC技術用以提升轉換效率。“國家實施‘領跑者’計劃的目的是為了鼓勵企業采用先進技術生產先進產品”,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說。
“提高轉換效率、降低度電成本是光伏實現進一步發展的關鍵,‘領跑者’計劃從制造水平、應用水平、標準及測試等方面促進行業整體水平提升,其設置的產品技術指標將不斷催生創新活力,將光伏產業引向高質、高效發展”,業界資深人士王英歌指出,“過去幾年,低效產品難以退出市場,組件主流功率每年似乎慣性提高一檔,在‘領跑者’計劃的刺激下,未來3—5年,組件功率提高速度更快,企業之間的競爭過度為以轉換效率為核心的良性競爭”。
“領跑者”技術產品將批量應用
相比多晶硅組件光電轉換效率和單晶硅組件光電轉換效率分別不低于15.5%和16%,第一年內衰減分別不高于2.5%和3%,之后每年衰減均不能高于0.7%,項目全生命周期內衰減都不能高于20%”的準入標準,冬奧會光伏廊道、煤沉陷區等8個光伏領跑技術基地建設對于設備的要求更高,要全面執行國家能源局、工信部、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發揮市場作用促進光伏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意見》“領跑者”計劃技術標準,多晶硅電池組件和單晶硅電池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不低于16.5%和17%。
對于逆變器而言,示范基地逆變器的最高轉換效率不低于99%;逆變器的中國效率不低于98.1%;集中式逆變器啟動電壓不高于480伏。組串式逆變器啟動電壓不高于200伏;逆變器的最高輸入電壓不低于1000伏。
示范基地光伏電站首年系統效率不低于81%。當年太陽總輻射量不低于5464兆焦/平方米時,100兆瓦容量光伏電站第一年發電量(關口上網電量)不少于15000萬千瓦時,太陽能輻射量及電站裝機容量不同時,按比例類推。光伏電站系統效率的考核由信息管理系統所采集的數據進行檢驗。
“目前,我國光伏產業發展面臨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制造業競爭力提升乏力、光伏企業融資困難、發電補貼與系統成本、裝機容量聯動機制亟待健全等。”光伏資深人士常志祥分析指出,全行業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布局,一是科學制定光伏發電目標,引導部門協同合作;二是加強行業協會力量,制定和完善光伏產品標準;三是引導產業兼并重組,制止行業惡性競爭;四是加強銀企對話溝通,提高金融支持力度;五是完善相關體制機制,推動分布式光伏發電發展。
自主技術“點亮”世界
而在確立規模優勢后,中國光伏產業正向技術高地繼續“攻堅”。2016年6月13日,國家能源局下發通知,下達2016年全國新增光伏電站建設規模1810萬千瓦。其中,光伏領跑技術基地規模550萬千瓦。“歷年裝機指標都沒有將優質產品放到如此重要的位置。”業內人士介紹說,此次計劃下達,意味著我國光伏產業正從以往一味追求裝機規模,轉而更加注重產品質量。
進入“十二五”以來,我國光伏產業飛躍式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發電市場,但急劇增長也帶來了不少問題,如產業整體技術升級緩慢、先進技術產品難以進入市場、光伏電站質量存在隱憂等。為此,2015年6月,工信部等三部委聯合發布《關于促進先進光伏技術產品應用和產業升級的意見》,提出應提高光伏產品市場準入標準,支持先進技術產品擴大市場,全面實施“領跑者”計劃。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表示,“領跑者”計劃自發布以來,與工信部《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緊密結合,引導行業從同質化競爭向注重高效產品轉變,對加快產業升級步伐起到了引領作用。
通過市場積累和主動轉型,目前行業前10位的一線企業能滿足“領跑者”計劃的產能比例從20%至50%不等。而經過自主研發創新的努力,我國光伏高效多晶硅電池平均轉換效率、單晶硅電池平均轉換效率以及漢能薄膜發電技術均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隨著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涌現,中國光伏產業前景必將風光無限。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