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東莞正式印發了《關于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全面提升外經貿水平的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方案指出要大力實施“制造業+互聯網”行動計劃,通過制定和實施積極的政策措施,推動加工貿易與科技創新、資本運營、質量建設、生產性服務業等深度結合,支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搶占跨境電商產業制高點。
有媒體報道稱,東莞的制造業在早些年前已經“觸網”。此番動作的實質是緊貼企業需求而進行。東莞加工貿易發達,但很多制造型的企業從生產出身,對跨境電商領域的認知度不夠,遇到諸多問題,讓企業的轉型遇到困阻,此番“制造業+互聯網”轉型,正是以迎擊解決這些瓶頸為抓手的。
東莞要憑借其制造業的基礎,借道跨境電商渠道,要實現轉型升級。同時,運用大數據梳理出行業的痛點,并藉此改善產品、創新產品,打造“網絡爆款”,打通產業鏈上下游,推動其跨境電商行業的健康發展。
南海與順德、東莞、中山并稱“廣東四小虎”,同樣是從加工貿易起家,有大量的傳統制造型企業,正經歷產業的轉型升級。今天,工業互聯網正重新定義制造業的未來。生產制造過程的數據化,正在帶來制造流程的最優化。在此背景下,我們該如何運用大數據減少前進時的誤差,創新產品,并分析未來發展的方向和趨勢?東莞的轉型邏輯值得南海關注。
筆者以為,東莞“制造業+互聯網”轉型對南海的啟示是,我們在強調創新驅動的同時,需要潛心做更多基礎性的工作。比如說,對產業鏈上下游作全面梳理和打通,通過緊貼企業需求和發展痛點,從生產一線開始導入數據管理,為全面信息化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