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在京召開。習近平強調,要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的要求,推進結構調整、創新發展、布局優化,使國有企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帶動作用。李克強指出,要積極發展新經濟,依托“互聯網+”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不斷創新技術、產品與服務,提高主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
黨和國家領導人召開專題會議,探討產業轉型升級,彰顯了新形勢下中國制造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轉型發展的艱巨性,復雜性,這其中,以鋼鐵央企所面臨的巨大虧損與去產能壓力最為顯而易見。
同日,八一鋼鐵(600581.SH)就上周資產重組召開了說明會。眾多股民對此高度關注,因為今年2月份開始停牌前,股價已經較去年底下跌接近四成,眾多股民深度套牢。
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建材行業表現持續低迷,鋼鐵行業特別顯眼。武鋼股份、寶鋼股份、八一鋼鐵等上市公司不得不進行戰略重組、資產重組,以抱團取暖求得生存。
為了讓身陷困境的鋼鐵巨頭們能夠順利重組,巨額的代價已經付出。除了巨額的安置費用之外,國家層面實際上已經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兩大集團降低負債成本。今年五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武鋼考察期間說:“對于武鋼,從運輸半徑角度講,生產一般粗鋼等產品,遠不如沿海地區有競爭力,因此必須用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把過剩產能化解掉”。近日召開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稱,今年將要去掉鋼鐵行業產能4500萬噸,安置員工18萬人。
進入2016年以來,在鋼鐵去產能舉步維艱之時,已經被列入去產能重點的諸多鋼鐵大省產能不降反升。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5月河北、江蘇、山東、河南、湖北和安徽等鋼鐵產量過千萬噸的省份,產量均有所上升。受短期鋼鐵價格回升的刺激,一些關閉的高爐紛紛復產。
在去產能的大背景下,以鋼鐵為代表的建材行業能否走出困境,國企改革能否成功,能否刺激拉動石化、冶金、機械制造等行業發展,將成為增強企業活力、優化經濟布局、提高資本效率的關鍵,關系到中央提出的針對制造業的去庫存、補短板、供給側能否取得實效。此次中央提出的要求或將為鋼鐵業逆境重生注入“強心劑”,中國鋼鐵產業也將在“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雙輪驅動下,漸趨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