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國電燃燒控制系統解決火電核心難題

時間:2016-06-2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在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上,國電集團世界首臺百萬千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燃煤發電機組,作為能源行業重點項目在12號展廳位置予以展出。

6月3日的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讓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簡稱國電集團)的干部員工們異常興奮。這一天,在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上,國電集團世界首臺百萬千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燃煤發電機組,作為能源行業重點項目在12號展廳位置予以展出。

其實,在今年上半年的多個重要場合,國電集團的煤電技術都被作為能源行業的一張亮麗的名片受到廣泛關注和贊揚。無論是之前3月23日在海南省三亞市成功舉行的瀾滄江-湄公河國家合作展,還是5月19日第十九屆中國(重慶)國際投資及全球采購會(渝洽會),以及其他有關能源行業、創新領域的多個國家級展會、論壇、活動中,國電集團以科技環保戰略催化的煤電革命浪潮都格外引人矚目。

這是一場有關煤電發展的轟轟烈烈的革命浪潮:這里的號稱“中國腦”的國產自動化控制系統(DCS)及控制策略,填補了包括世界首臺套最大容量的循環流化床機組、國內首臺套66萬千瓦全輔機單列式超超臨界機組等優化控制的技術空白,也成功應用到了世界首臺百萬千瓦二次再熱機組。這里有全球首創并在電站鍋爐上大規模推廣應用的革命性點火方式———等離子體無燃油點火及穩燃技術,結束了傳統煤電企業用油點火的歷史。這里的技術成就了一系列實至名歸的輝煌榮耀:中國最大的燃煤電廠技術及集成系統解決方案供貨商、中國最大的火電節能環保方案綜合服務商、中國電力行業最大的EMC服務商和最大的汽輪機通流改造EMC服務商……這一場有關煤電技術革命的實踐還在繼續。掀起這場煤電技術革命浪潮的是,國電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國電科技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電科環),是國電集團科技環保業務的集合。作為中國最大的火電節能環保及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綜合服務商,國電科環在國電集團“一五五”戰略的引領下,牢牢把握時代發展脈搏,在轉型中前行,在機遇中崛起,以生動的企業實踐演繹了科技創新與綠色環保的美好圖景。

世界先進煤電技術的背后

發展高參數大機組,是國家節能減排戰略的關鍵組成部分。“掌握二次再熱技術”是《能源科技“十二五”規劃》的重要內容。與常規百萬千瓦超超臨界一次再熱機組比較,二次再熱機組增加了一級再熱系統,目的是達到比一次再熱更高的熱力循環效率,從而進一步提高發電效率,降低煤耗,降低發電成本。

國電泰州百萬千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項目(簡稱國電泰州項目)于2015年9月建成投產,實現了我國在高參數大容量火力發電機組制造技術的突破,是世界上首次在百萬千瓦機組上采用超超臨界、二次再熱技術,被稱為世界上發電效率最高、供電煤耗最低、環保指標最優的火電機組,為大容量燃煤機組綜合提效提供技術示范。創新中熔鑄輝煌,奮進中彰顯成就。在國電泰州項目這一世界最先進煤電技術的背后,是國電科環瞄準電力科技發展前沿,著眼于突破能源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和新產品研發力度,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發展的鏗鏘步伐。

一路艱辛一路歌,國電科環以崇高的時代使命,不斷推動煤電技術持續進步。北京國電龍源環保工程有限公司環保技術助力世界最清潔煤電機組,北京國電智深控制技術有限公司號稱“中國腦”的控制系統提升最先進機組含金量,煙臺龍源電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博維Burview”鍋爐性能分析系統引領電站節能新高度,北京華電天仁電力控制技術有限公司的“云計算”推動智能電站建設。更多的生動實踐共同支撐起了世界最先進的煤電技術。

“中國腦”提升最先進機組含金量

“試運成功了,咱們的國產控制系統又添了一個世界首臺套業績!”在國電泰州電廠的集控室里,2015年9月25日,伴隨著世界首臺百萬千瓦級二次再熱超超臨界機組順利完成168小時滿負荷試運,國電科環旗下北京國電智深控制技術有限公司(簡稱國電智深)項目人員激動地歡呼起來,喜悅之情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

百萬千瓦二次再熱超超臨界機組為目前世界上系統結構和動靜態特性最為復雜、控制對象設備數量最多、測控I/O規模最大(比常規一次再熱百萬千瓦機組多10%)的火電機組。

“因此,控制系統必須滿足高性能、大容量、高可靠性,處理能力強的要求,適應二次再熱機組生產過程智能化、復雜化、大型化、精密化需要,以及實現快速控制、快速保護的運行控制需求。”國電智深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了解,泰州項目DCS采用的國電智深自主研發的EDPF-NT+分散控制系統,核心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國電智深是我國最早從事火電廠自動化控制系統和控制技術研發及工程服務的企業之一,其電站自動控制系統實現了我國重大技術裝備開啟國產化的重大突破,被業界譽為“中國腦”。

近年來,國電智深充分發揮自主創新優勢,開展科技攻關,取得了5大項關鍵技術的突破:一是研制并成功應用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二次再熱機組高性能成套自動化控制系統(DCS)。二是研發并成功應用了二次再熱機組控制策略和技術,綜合運用常規控制、預測控制、非線性控制等技術,有效解決了二次再熱機組被控參數多、交叉耦合性強、大時延大時滯突出等控制難題。三是研發并成功應用機組自啟停控制技術(APS),通過APS完成機組的啟停過程,機組自動化水平實現全新的突破。四是研發二次再熱機組仿真模型和高精度、全激勵仿真系統平臺,用于控制策略仿真試驗驗證、優化,為控制策略的設計、調試提供了有效手段,大大縮短了現場調試周期。五是研發應用了適用于二次再熱機組的安全運行保護控制方案。

燃燒控制解決火電核心難題

國電泰州項目鍋爐機組的黑箱封閉設計不利于對機組的實際運營管理和優化運行。國電科環旗下煙臺龍源電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龍源技術)承擔了泰州項目的鍋爐島設計方案校核與運行特性分析,評價煤質變化對鍋爐運行安全性和運行經濟性的影響,給出鍋爐配煤原則。

龍源技術對國電泰州項目塔式鍋爐機組的設計校核煤種、多個負荷段的熱力布置方案進行了全面校核計算,以此校驗鍋爐受熱面布置方式以及高溫區受熱面危險點壁溫分布的合理性,并根據電廠實際燃用煤種需求,提供了詳細的配煤方案以及配煤原則,同時分析了運行煤種變化對鍋爐安全和經濟運行的影響。為機組投運后的壁溫關鍵點監視,混煤摻燒后的火焰監視和制粉系統運行監視,以及不同工況下的燃燒調整、汽溫控制、吹灰方式等提供專業性的指導意見,并為電廠提供可持續化的運行經濟性評價、運行故障輔助診斷等技術服務。

“龍源技術完成了自主研發具有知識產權的‘超(超)臨界鍋爐機組性能分析系統Burview3.0’課題任務書的全部工作。Burview3.0涵蓋鍋爐熱力、水動力、壁溫、煙風阻力、磨煤機及制粉系統等進行機組全面性能分析所必備的多項大型計算項目。”龍源技術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道。據了解,本系統曾榮獲國家能源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國電集團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多個獎項。近年來,伴隨大規模的電力建設以及面向節能環保改造技術發展,迫切需要更為先進的產品設計校核工具,Burview3.0系統對我國鍋爐設計、性能分析及優化具有重大作用。

在機組設計階段對鍋爐制造單位設計方案進行全面校核,龍源技術的上述服務在全國尚屬首次。據了解,此項技術服務的推出不僅填補了國內同類技術空白,有助于提高國電集團整體的運營效率,提高在鍋爐核心技術方面的競爭能力,更有助于提高我國鍋爐行業的整體設計能力和水平,促進全行業的技術升級。

“云計算”推動智慧電站建設

“北京華電天仁電力控制技術有限公司(簡稱華電天仁)在國電泰州項目上推行的‘云計算’,實現了電廠信息系統的高度融合和智能化設計,真正使電廠的生產管理水平邁進一個新的時代。”相關專家對記者分析道。

國電科環旗下所屬華電天仁采用自主研發的“天仁云平臺管理系統(TRCloud1.0)”,建立泰州電廠信息系統私有云平臺。并在此基礎上,通過一體化信息網絡規劃,實現全廠IT資源整合。

同時,華電天仁基于“統一規劃、融合設計、分步實施、控制造價”的一體化信息系統設計思想,對泰州電廠信息系統進行了深度梳理,并實現了泰州電廠一二期生產與經營業務融合。

全廠信息系統的高度融合與智能化設計,將使電廠的生產管理水平邁入一個新時代,真正實現電廠的生產經營業務閉環、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從而減少了運營維護成本,提高了運行效率,降低了事故率,使信息系統真正為泰州電廠提高效益這個目標服務。在滿足電廠的智能化管理需求的同時,也促進了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和決策方式的改進和優化,提高企業的整體創新能力、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持續為節能環保注入新內涵

作為一家電力科技環保企業,國電科環創建伊始就將“科技與環保”鑄進血脈之中,將推動電力行業實現轉型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自己最神圣的職責。在節能環保的征程上,國電科環在大氣、水、噪音、企業節能方式等方面不斷拓展,全方位為煤電節能環保注入新內涵。

探索循環經濟產業鏈

去年12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2020年之前對燃煤電廠全面實施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大幅降低發電煤耗和污染排放,為節能環保產業提供了較大的市場空間。

北京國電龍源環保工程有限公司(簡稱龍源環保)成立于1993年,是國內最早專業從事火電廠煙氣治理的環保企業和龍頭品牌企業。他們始終保持科技領先,脫硫產業發展規模穩坐業內頭把交椅,累計在建、投運脫硫裝機總容量連續多年位居榜首,成為我國最知名的電力環保品牌。在前不久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2015年度火電廠累計投運脫硫、脫硝新建機組、當年實施火電廠煙氣脫硫委托運營機組容量3項指標中,龍源環保全部名列第一,這是該公司連續11年在該統計中取得優異成績。國電泰州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泰州項目煙氣脫硫裝置采用國電科環旗下龍源環保自主研發的雙循環脫硫技術,是該技術在國內百萬級發電機組上的首次應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指標遠高于國內超低排放指標要求,被相關專家譽為目前全球最先進的節能環保裝置。與傳統的單循環技術相比,雙循環具有節能、高效、負荷適應性強的優勢,同時具有優于普通脫硫技術的除塵效果。

在科學挖掘微細顆粒物機械捕捉機理基礎上,龍源環保研發了可有效提升脫硫系統除塵效果的DUC功能單元,這一單元與濕法脫硫系統(第一代或第二代)有機地融為一體,實現二氧化硫和粉塵同時超低排放。“這被我們稱作第三代強化除塵的超凈脫硫D-FGD技術,是能有效降低脫硫系統出口粉塵,尤其是微細顆粒物濃度的一種超凈脫硫技術。”龍源環保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據了解,這一技術已應用到國電福州發電公司等多家發電企業。

在發電領域常規環保工作之外,龍源環保還積極探索循環經濟產業鏈。他們承建的貴州福泉電廠2臺60萬千瓦機組有機胺脫硫制酸項目,對國外先進技術進行改進創新,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有機胺脫硫工程。裝置脫硫效率、產出硫酸濃度均超過98%,實現了“煤炭、發電、環保、化工”一體化綜合利用和跨行業聯合生產,在資源回收、循環經濟、環境保護、產業與科技帶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示范作用。

開創煤電企業點火新時代

在內蒙古鄂爾多斯,有全世界第一臺正式投入商業運營的,徹底放棄燃油系統的發電機組,它集多項新科技應用于一身,在火電行業節能減排的隊伍里始終名列前茅,它就是國電內蒙古東勝熱電有限公司。在耀眼成績的背后是國電科環旗下的龍源技術的大力支持。

“龍源技術讓東勝熱電成為全國第一家取消燃油系統的火電機組。”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調試階段即實現了零油耗,節約調試用油近3000噸;在正常運行期間,由于等離子體點火系統在鍋爐啟停及穩燃期間的投入運用,每年可節約燃油近600噸,節約資金近500萬元。”據了解,龍源技術的等離子點火及穩燃技術在節約大量燃油的同時,還可節省運行費用,啟停及低負荷穩燃的運行成本僅為燃油點火方式運行成本的10%~20%;此外,還可增強環保性,使用等離子點火期間可投入電除塵,避免煙氣粉塵直接排放污染環境;提高安全性,不僅消除因使用燃油而可能引起火災帶來的人身傷亡及設備燒損事故隱患,還能利用等離子點火系統內圖像火焰監視系統實時監控爐膛燃燒情況,確保鍋爐安全運行……

全力做好廢水處理大文章

國電泰州項目風機降噪EPC工程項目采用國電科環旗下北京朗新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朗新明)自主研發的“阻尼減振降噪工藝”,該技術是國內首創的從聲源處實現降噪的專利技術,最大降噪量達30分貝。項目實施完成后,一次風機外殼1米處噪聲降至85分貝以下,達到了預期的降噪效果。

在廢水零排放和綜合治理方面,朗新明也獨具匠心。

他們對國電泰州項目用排水經過整體規劃,基本實現全廠水量平衡,不向外排放廢水。前不久,在河北邯鄲“節水減排與廢水零排放”科技項目現場,朗新明的零排放系統中的預處理系統調試成功。

朗新明的全廠廢水綜合治理回收利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系統中的高濃度廢水進行處理后回用。二是根據廢水水質,對各系統的廢水進行分類處理分質回用,含煤廢水經煤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后仍回用作煤場沖洗棧橋沖洗水。三是生活污水經生活污水處理裝置處理后回用作雜用、綠化用水。四是工業廢水系統廢水處理后回用作調濕灰渣系統等。相關專家分析,脫硫廢水和循環水零排放處理將是未來幾年環保板塊的又一個主要業務增長點。

傾情演繹科技環保的協奏曲

科技助力環保,環保離不開科技,“綠色低碳是能源技術創新的主要方向,集中在傳統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核能安全利用、能源互聯網和大規模儲能以及先進能源裝備及關鍵材料等重點領域。”《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中明確提到。

一個個鏗鏘的足跡讓我們看到了國電科環傾情演繹科技環保協奏曲的生動實踐:推進火電廠超低及超超低排放技術、節水及廢水零排放技術、燃煤機組降低供電煤耗技術的研發;培育系統集成優勢,推進脫硫脫硝除塵一體化解決方案、節能系統解決方案、生產實時信息系統、管理信息系統、核電常規島DCS應用、云平臺及大數據技術研究工作,增加新的贏利點。

工程化、產業化是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和重點所在,是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必由之路。科技創新成果只有完成工程化并面向市場實現產業化,才能真正轉化為強大的現實生產力。成立于2007年的國電聯合動力技術有限公司已經成為全球第六大風電設備制造及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使我國風電機組制造技術由過去主要靠引進發展到引領,全面掌握了關鍵核心技術。在國電泰州項目建設上,國電科環提供了核心的DCS、節能環保設備和技術服務,科技與環保互相交融。在大力發展綠色電站總承包業務方面,龍源工程承建的海南樂東電站兩臺機組全部并網發電,各項指標運行優良,建設工期僅用時16個月,創造了同類項目建設最先進工期;龍源工程克服哈密大南湖項目自然環境惡劣、施工資源匱乏等困難,按照國電集團“四高四優”要求,實現了1號機組高標準投產,創造了國內同類機組工程建設較好水平。自2006年開展國際業務以來,國電科環累計出口電力環保節能設備和新能源裝備到33個國家和地區,有效合同37.42億元人民幣,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能源環保企業社會責任和我國電力行業的清潔生產水平。

“進一步提高常規煤電參數等級,積極發展新型煤基發電技術,全面提升煤電能效水平;研發污染物一體化脫除等新型技術,不斷提高污染控制效率、降低污染控制成本和能耗。”《能源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中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創新”一節這樣強調。

在煤電技術的培育方面,國電科環也永不止步。在超低及超超低排放技術方面,他們結合科技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組織開展達到超低和超超低排放指標的技術研究,提供低成本的技術方案。在節水及廢水零排放技術方面,他們將組織開展燃煤電廠節水技術研究,達到水資源梯級高效利用。組織開展廢水治理技術應用研究,確定適合燃煤火電廠的廢水零排放技術路線。在燃煤機組降低供電煤耗技術方面,他們將針對亞臨界、超臨界機組的不同情況,研究不同的技術改造路線,組織開展技術改造,使機組的平均供電煤耗降低到310克/千瓦時以下,滿足國家的平均供電煤耗指標要求。

在談到“十三五”的科技創新目標時,國電科環黨組書記、董事長陽光告訴記者:“到‘十三五’末,火力發電廠超低排放控制技術水平達到國內行業領先;等離子點火、脫硫脫硝、電站自動控制系統保持國際領先;等離子超低氮燃燒技術、水處理、生產實時信息系統、管理信息系統等技術水平實現國際先進;大規模儲能技術、脫汞技術研究有實質性進展;電廠節水及廢水零排放技術大規模應用。”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在推動我國能源革命的偉大征程上,國電科環人將繼續響應時代對于中國電力工業的偉大號召,繼續彰顯攻堅克難的科技風范,繼續擔當綠色發展的責任情懷,繼續高揚“綠色科技、全球共享”的主題旗幟,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和更加堅定的斗志,乘風破浪,奮力前行!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