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是中國制造業奇跡之一,近來掀起了一股機器人換人熱潮。企業花一年的人力成本,就能換來一臺自動化設備,一臺自動化設備一般壽命在10萬個小時,相當于10年時間,每年的維護費不到一萬元。
在過去的30年里,世界上廉價勞動力和資本在東莞,中國制造業創造的奇跡,也改變了數以百萬計的農民工的生活。
隨著中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東莞的產業結構也在嬗變,舊的企業在暗潮中倒下,新的企業在破土發芽。在中國早已成為工業機器人全球最主要市場的背景下,那些從“制造”向“智造”轉型的東莞工廠,已經在大環境中先行一步。
現在在東莞的廠區,那些還沒有找到工作的人還在默默的等待,有的人開始轉行去做其他的,還有些人無奈的選擇了離開。
因為現在工廠里不需要那么多人了,準確的說是流水線上不需要那么多人了。現在已經不是像過去的東莞那有出現的用工荒,擔心找不到員工了。現在都是在討論機器人的問題。
今年1月26日,東莞市政府發布《關于大力發展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打造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制造基地的意見》,宣布全面實施“機器人智造”計劃,推出50條務實措施,大力發展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到2020年成為中國機器人產業先行市,成為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制造基地。
東莞從2014年啟動機器人應用推廣,截至2015年底,東莞企業申報“機器換人”項目達1262個,總投資超100億元,預計可減少用工7.1萬人,單位產品成本平均下降10%,勞動生產率平均提高65%。
顯然,東莞大力發展機器人,主要是出于對刺激當地經濟發展考慮。但是對于廠花廠妹廠姐廠哥廠弟而言,就不是什么好消息了。
在一條U型的生產線上,整整齊齊做著30來個操作員,從頭到尾,每個人各司其職。這意味著從一塊主板到一臺完整的手機組裝完成至少要經歷三十道工序。陳朝潤只有20出頭,畢業于貴州畢節高等專科學校,在這里負責產線機器設備的維護。他說以前他們這里是有三條流水線的,加起來有100多名員工,自從在鑫銳華公司購買了一批自動化設備回來,大部分人都被調走了,只留下一些自動化設備完成不了的作業才需要人工,有好多員工都走了
以貼標簽的貼標機來說,一臺全自動貼標機就可以抵好幾個員工,還比人工貼得好,使用兩年就能抵回人工成本。深圳市生產自動化設備的鑫銳華工程師說,一臺自動貼標機就幾萬塊,配置好的10幾萬,很多企業都買,一個員工的工資一年要5-6萬一年時間完全就可以回設備成本,也就是說,企業花一年的人力成本,就能換來一臺自動化設備,一臺自動化設備一般壽命在10萬個小時,相當于10年時間,每年的維護費不到一萬元。這樣算來,企業花一年的人力成本購置自動化設備,就能換來10年左右的生產力,生產成本大大降低。
再加上機器人不會“喊累”、不會“休息”、不會“曠工”,生產可以三班倒,而且機器人的精度比人工更加高,技術和效果也更高,可以根據企業的生產進度和需要,按時按量做出生產。
根據2016年最新公布的《2015年中國城市包容度排行榜》數據顯示,東莞市常住人口總數為834萬人,其中,戶籍常住人口191萬人,外來常住人口642萬人。如果說東莞真正全面普及機器人,那么意味著600多萬的外來人中大部分將要失業沒工作。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