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巨頭大眾汽車(VW)近日正式發布了截至2025年的新發展戰略——將電動車銷量比例提高到25%,研發30款新能源車型,同時進軍移動服務領域。
大眾如此“突變”原由幾何,我們認為可以這樣來看:
“排放門”致使集團面臨多事之秋
九個月前的“排放門”事件,大眾CEO無奈更迭,高管階層更是面臨巨大的變動,隨著事件的推進,目前“尾氣門”事件已經進入到責任認定調查的關鍵階段,最近獲悉,大眾集團前CEO文德恩因涉嫌操縱市場,目前正在接受德國檢方的刑事調查,同時接受調查的人員還包括一名大眾現任董事會成員。與此同時帶來的巨額賠償、召回等費用更是讓集團叫苦不迭,大眾集團聲稱,營業利潤從去年的33.3億歐元升至34.4億歐元(約合38.3億美元),經營收益率僅為6.8%。大眾核心品牌第一季度營業利潤下降至7300萬歐元,其經營利潤率僅出現0.3%的微小波動。
歐盟緊逼排放標準
據美國彭博社報道,去年受大眾尾氣排放丑聞影響,歐委會有意進一步收緊污染物排放的極限值,據悉,目前汽車每公里80毫克氮氧化物的排放極限值,2017至2019年的過渡時間里允許有60%的偏差,自2019年起只容許存在17%的多余排放。德國表示規定過于苛刻,然而德國環境部長卻呼吁更嚴格的排放規定和測試,表示柴油汽車產生的氮氧化物不利于人體健康,柴油發動機只有更潔凈在汽車行業才有未來。
“祖國”絕禁燃油車,大眾該怎么看
歐洲國家長久以來重視環保問題,德國曾承諾到2050年,全國二氧化碳排放削減95%。然而,以目前進程來看,國家已經落后于這一目標。迫于歐盟汽車排放標準的壓力,近日,德國經濟部提出了一項新規定指出,到2030年,德國將禁止出售傳統內燃機汽車,達到新車零排放的目標。
作為汽車行業巨頭,以及歷來對汽車銷量的追求,大眾汽車在排放方面自然會為汽車排放量“添磚加瓦”,此番德國在本國的政策,大眾別無他法,硬著頭皮上馬新能源汽車。但從世界汽車行業趨勢來看,也是國家政策對本國汽車所起到的一個引導作用,畢竟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迅猛,大眾越早進入新能源,越能在世界范圍內贏得競爭力。
大眾就這么干新能源汽車
排放丑聞事件曝光后,VW改變了之前一味追求銷量的路線,轉而通過提高“大眾”這個品牌利潤率和重組集團企業布局來確保投資金額的充足。
新戰略的主要支柱之一就是對電動車(EV)的大力開發。VW擬在未來10年之內向市場投放30多種純電動車型。借此將EV截至2025年的銷售量增加到200~300萬臺,從而使EV銷量占總銷量比例提升至20~25%。另外還要確保獨立研究自動駕駛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經費預算,旨在未來10年之內確立大眾獨有的自動駕駛系統。
另一方面,VW還將試水移動服務領域。以網上配車服務為中心,新設提供機器人出租車、汽車共享等跨品牌移動服務部門,致力于到2025年達到1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4億元)的銷售規模。最近,VW還與以色列的配車服務公司Gett達成戰略上的合作關系,并投資了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7億元)。
大眾擬推動集團旗下品牌零部件整合的計畫
大眾近期傳出計畫將集團旗下各大品牌的零部件業務整合在一起,而除了零部件整合的規劃,大眾還將同時發布集團資產評估報告,或變賣資產來解決排廢造假事件所帶來的沉重經濟壓力。
業務部門整合對于大眾來說相當在行,具有十多年的操作經驗,現階段旗下的Volkswagen、Audi、SEAT、Skoda等品牌車型共用平臺開發便是最佳例證,因此,雖然零部件業務整合將面臨來自不同品牌的制造體系,但Volkswagen成功地將其融合的應該不難,透過整合,不同品牌的零部件業務將被整合為單一新資產體系,這將使得Volkswagen零部件業務可以受單一管理管轄,實現戰略上的統一性,進而降低成本促進效率提高。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