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主持第四輪中德政府磋商。
李克強指出,中德應落實好發展戰略對接和智能制造、可持續發展等產業合作,進一步提升財政和金融合作,切實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加快商簽中歐投資協定,促進雙邊貿易投資和人員往來便利化。
在制造業再次轉型升級的關口,德國政府提出“工業4.0”計劃。與此同時,我國也于去年提出“中國制造2025”計劃,計劃通過10年時間,通過實施智能制造、綠色制造、高端裝備創新等工程,到2025年邁入制造強國行列。
在業內專家看來,德國工業4.0也成為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學習的樣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越來越多的中國工業企業前往德國投資設廠,僅僅在德國北威州,就有900多家中國企業,其中不乏華為、中興、三一重工這樣知名的中國企業。
新經濟、新動能成中德合作“熱詞”
新經濟、新動能、智能制造等成國中德兩國總理會談中的“熱詞”。
在第四輪中德政府磋商中,李克強表示,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我們堅持深化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同時改造和提升傳統動能,這為中德合作提供了新的廣闊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德合作領域方面,李克強專門提及,中德應落實好發展戰略對接和智能制造、可持續發展等產業合作,進一步提升財政和金融合作,切實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加快商簽中歐投資協定,促進雙邊貿易投資和人員往來便利化。
德國政府提出工業4.0計劃,旨在提升制造業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學的智慧工廠,在商業流程及價值流程中整合客戶及商業伙伴。
在業內人士看來,通過工業4.0戰略的實施,將使德國成為新一代工業生產技術的供應國和主導市場,會使德國在繼續保持國內制造業發展的前提下再次提升它的全球競爭力。因此,德國制造業可以成為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參考樣板。
默克爾也表示,德方愿保持兩國高層交往,廣泛開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第三方市場等合作,加強在金融、汽車制造、信息技術、航空等領域合作,加快德國“工業4.0”與中國產業升級進行對接。
900多家中資企業進駐德國北威州
在中德兩國總理會談中,默克爾還表示,德國愿對中國企業赴德投資持開放態度,希望兩國進一步促進雙向投資。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已有不少中國企業前往德國投資發展。5月31日,德國北威州投資促進署在北京主辦“數字化/工業4.0北威州的創新方案和投資商機”新聞發布會。在這次發布會上,北威州經濟部副部長霍爾策斯基介紹,目前已有900多家中資企業進駐北威州,僅2015年就新增86家。國際知名的中資企業如華為、中興、海信、聯想和三一重工都已落戶于德國北威州。
另外,當前我國部分鋼鐵企業也在加快推進走出去戰略,而德國也成為我國鋼鐵企業在海外投資的主要國家。德國北威州投資促進署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封興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在德國投資的中國鋼鐵企業已達10家,其中包括武鋼、寶鋼等多家企業都在德國的北威州投資。
在封興良看來,德國創新環境、科研機構發達,而且2008年以后,德國的稅收特別是企業稅降了很低,這些原因都吸引了中資企業到德國投資,特別是制造業企業聚集在德國北威州,主要原因就是看重該州在數字化方面的前景。
另外,中資企業在德國當地發展狀況良好,也實現了兩國企業的“共贏”。北威州投資促進署署長華佩在上述發布會上舉例說,徐工集團幾年前就兼并了魯爾區的一家企業,不僅拓展了徐工的海外業務,還使原來的德國企業獲得新商機。
更多資訊請關注自動化軟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