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勝利精密成功轉型的元年”,勝利精密董事長高玉根在近期的一次大型投資者交流活動中表示。他介紹,公司目前擁有傳統產業、智能制造、新材料三大業務板塊,已由專業精密結構模組制造商向智能制造方案提供商轉變,并進軍新能源材料產業。
內生外延并進
2015年,勝利精密通過并購重組,搭建新的業務平臺,構建較為完整的產業布局,實現了智能制造戰略,以及對消費電子上下游的延伸。
勝利精密實現了“二次創業”。在2012年之前,公司比較注重內生式發展,埋頭深耕傳統TV、PC模組業務,近年來,通過收購智誠光學、富強科技、德樂科技、捷力新能源材料,完善產業鏈布局,并延伸出智能制造和鋰電池隔膜兩塊新業務。
公司采取內生和外延發展齊頭并進的戰略,促進了業績快速上升。2015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分別為58.6億元和2.6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80%和89.4%。今年一季度,公司業績保持高增長,分別實現營業收入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34.11億元、1.9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38.35%、324.68%。
加碼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發展前景光明。2015年統計數據顯示,國內智能制造市場為5000億元,按照每年復合增速20%~30%推算,2020年中國智能制造硬件設備將達到萬億規模。在勝利精密已收購的幾個標的中,富強科技就是由于其智能制造的概念而備受關注。
富強科技主要產品有自動組裝機、高精度量測集成系統等,今年還將繼續開發彈力測試、色差和光澤檢測等項目。收購富強科技,不僅使勝利精密自身實現生產線自動化的升級改造,還將公司業務拓展到智能制造這個新領域。
高玉根坦言,公司收購富強科技主要是看中其自動化設備對制造型企業的提升,通過改造升級傳統的生產線,來打造智慧工廠平臺。同時,開發MES等智能管理系統,來做到生產線層面的智能管理。
對于智能制造的細化布局,富強科技總經理吳加富介紹,“目前戰略集中在高端精密設備、核心零部件、MES系統三塊,這三塊整合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智慧工廠。”
此外,富強科技還收購了擅長3D機器視覺的凡目視覺,提升智能硬件技術水平。2016年4月,富強科技又與德國MES系統供應商Transfact簽署了合作協議。Transfact副總裁馬丁透露,Transfact將與富強科技在蘇州建立合資企業,在硬件數據采集、軟硬件智能對接及集中式解決方案,與工業4.0相關項目等領域進行深度合作。
進軍新材料領域
除了加碼智能制造外,勝利精密還通過收購蘇州捷力,進軍了鋰電池新材料領域。蘇州捷力總經理彭立群介紹,由于新能源汽車井噴式地發展,隔膜行業也出現了一個好的市場機會。數據顯示,2015年~2020年,鋰電池需求的復合增長率將保持50%,2018年儲能會有爆發性增長,這意味著到2020年整個市場需求在百億平方米以上。
中科院儲能研究所所長崔光磊認為,濕法鋰電池非常有潛力。他介紹,國家出臺新能源汽車政策之后,去年電池有一個井噴式的發展,估計2017、2018年儲能會有一個大的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提出了儲能電池的能量密度從目前的150W/kg提升到2020年的300W/kg,這依靠材料體系的創新,隔膜體系的創新。
蘇州捷力是國內濕法隔膜領域領先的生產制造商,其行業進入門檻較高,由于在幾年前就做了技術和產能的預先準備,目前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市場上占據一定的優勢。
彭立群表示,蘇州捷力的目標是爭取成為全球最大的濕法隔膜的生產企業。據悉,在鋰電池隔膜的產能安排上,公司今年在蘇州預計有6條線全面投產,產能接近2億平方米;明年在蘇州投產增加2至4條線,計劃把蘇州工廠的目標產能做到5億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