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8日,根據TechInsider的報道,Google旗下的波士頓動力機器人公司將被豐田收購,雖然價格還沒有公開,但交易近乎完成。
2013年Google收購波士頓動力機器人,2016年黯然出售。從媒體披露的Google內部文件中,原因主要有兩個:
波士頓動力公司和Google其他部門的合作就像一堵墻,理念不一致。
Google認為波士頓動力短期無法商業化,已經失去了耐心。
但是,如果連市值5000億美元的Google都無法容忍一個不賺錢的業務,那么市值不到Google1/3的豐田,難道就可以嗎?
另一方面,Google正在重金投入DeepMind,甚至還一直堅持Calico事業部(這個事業部研究治愈死亡的方法)。Google有很多部門都無法在短期商業化,那為什么一定要放棄波士頓動力機器人?
更何況,波士頓動力機器人在它們所在的領域,已經做到了世界第一。
Google和波士頓動力:矛盾重重的財務、產品和技術
先從Google說起。
去年11月,媒體披露了一次Google內部會議,由JanathanRosenberg召開,他是Alphabet首席執行官LarryPage的顧問。他在會議上說:“像我們這種規模的創業公司,不能把超過30%的資源花在需要10年才能取得進展的事情上……我們要創造營收來覆蓋費用,這需要有個時間表,這個時間表必須安排在幾年內。”
會議上波士頓動力CEOMarcRaibert的觀點針鋒相對,他表示說:“我堅信,想要打造產品就只能按照我們在波士頓的做法。我們不是各位眼中那種要建造空中樓閣的人。”
歸結起來,Google和波士頓動力有3種類型的不契合。
1、財務:Alphabet的重組,讓波士頓動力必須接受華爾街的拷問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PacificCrest分析,Alphabet非Google業務,每年損失超過15億美元。而GoogleX是造成Alphabet損失慘重的“罪魁禍首”,估計其損失高達2.82億美元。作為波士頓動力公司,在Google改組成為傘形信托架構后,必須直接面臨華爾街的拷問。
2、產品:輪式機器人or多足機器人?
一個Google內部人士認為,消費級的服務機器人要簡潔易用,其中非常重要的方案是:使用輪式作為機器人移動的核心。
但波士頓動力呢?這個最早出生于MITLegLab的公司,基本就是個多足的大本營:
Atlas機器人:雙足機器人,能夠穩定在崎嶇地形上行走;
大狗機器人:四足機器人,專門為美國軍隊研究設計,可以和士兵協同作戰;
小狗機器人:用于運動研究與教學的四足機器人;
LS3:四足機器人,幫助徒步士兵馱運他們的負載,對于崎嶇的地形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PETMAN:人形機器人,用于測試化學防護服;
獵豹機器人(CHEETAH):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四足機器人;
沙蚤機器人(SandFlea):輪式機器人,最大特點是可以跳躍到30英尺的高空實現越障;
RHex:六足機器人,如同蟑螂一般具有很高的機動性;
RiSE:六足機器人,最大的特點如同壁虎一般是可以爬垂直地形,如墻壁、樹木和圍欄。
要進入家庭,多足機器人現在顯然還不成熟,假設一旦摔倒壓傷用戶,很可能會引發Google的公關災難。對于想快速進入尋常百姓家的Google服務機器人來說,波士頓動力的積累非但沒有成為優勢,反而成為阻礙改革的劣勢。
3、技術和專利池:無法助力公司核心業務
最重要的,Google的本質還是一家互聯網公司。這也意味著,以機器人實體為主的波士頓動力機器人,如果不能【獨立】生產出產品,那么它在專利、知識產權的積累,并不能很好支持Google的集團業務。這也是它和Deepmind最大的差別,即便Deepmind在未來十年都不能生產出單獨的商業化產品,它在圖像識別、語音識別、深度強化學習算法上的積累,不僅能夠增強Google的專利池,也能和其他產品結合,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
綜上,對于Google來說,波士頓動力在財務、產品和技術專利上,都很難給整個集團帶來太大的好處,再加上文化理念不合,合作也不愉快,出售也就成了無奈但并不出人意料的結果。
豐田就能講好故事嗎?
去年底豐田宣布投資10億美元在PaloAlto建立人工智能研究院。2016年1月,豐田研究院(TRI)正式在硅谷成立。左為豐田研究院負責人、前DARPA機器人挑戰項目負責人GillPratt,右為豐田公司總裁豐田章男。
這次收購的主體是豐田研究院(TOYOTAResearchInstitution,TRI)。去年底豐田宣布投資10億美元在PaloAlto建立人工智能研究院。2016年1月,豐田研究院正式在硅谷成立,其大部分研發的技術跟汽車有關,但另一個重要方向是家用人工智能產品。后者未來可能跟日本助老助殘機器人業務發展有關。
1、來自于DARPA的Google機器人團隊
其中,DARPA機器人挑戰賽負責人GillPratt擔任研究院的負責人。
豐田研究院成立后,就開始不斷從Google挖來機器人的人才。
2016年1月,Google機器人部門聯合創始人JamesKuffner辭職,加入豐田研究院。
緊接著:
1月,波士頓動力運營經理JosephBondaryk加入豐田研究院
2月,Google機器人部門高級機器人專家PhilippMichel加入豐田研究院
4月,Google機器人部門高級系統和硬件工程師AdamGeboff加入研究院
綜上,致力于收購波士頓動力公司的豐田研究院,其實是“自己人”。來自波士頓動力公司起源地DAPAR的GillPratt,Google機器人部門的多位專家,他們對波士頓動力極其了解,而且有很強的內部關系。
2、長期研發的理想
這些來自DARPA和Google的專家很清楚波士頓動力的技術和產品實力,也明白當下面臨的問題。但是他們依然相信豐田研究院和波士頓動力的結合,能夠創造出新的活力。
因為在根本上,豐田研究院就和Google有不同的理想。
豐田研究院三大硬性規定,注意第三點“增強室內產品的移動性能”,跟日本助老助殘機器人市場需求大有相關。圖片來源:TRI
Google希望波士頓動力能夠早日商業化,而波士頓動力希望能做基礎的研究。
而豐田研究院自成立以來就主要從事研發,在美國幾所大學建立研究項目,似乎沒有特別在意產品的商用轉型。Pratt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說,研發和人才儲備是其當前的工作重點,未來落地產品必然是汽車和機器人,但從Pratt的態度看豐田研究院對短時間內變現并沒有那么大的壓力。“我們才開始邁出第一步,就是在學校建立基金和開設長期研發項目。”
2015年Pratt在接受IEEE采訪時表示,對于機器人來說,深度學習等軟件技術十分重要,但硬件技術也同樣重要。當時豐田研究院還成立不久,并沒有硬件開發團隊,而Pratt認為將來要降低成本并提升機器人的性能至關重要。
“我們還需要更好更便宜的sensor和actuator,這也是為什么目前機器人沒有投入市場商用的部分原因,”Pratt說:“但事情好就好在:我不知道地球上還有哪家公司比豐田更會制造硬件,因此我認為豐田是同時實現性能提升和價格降低最好的公司。”Pratt認為,這也正是機器人領域的所需——豐田強大的硬件制造和設計能力能夠使其將機器人產品的性價比實現最優化。
3、技術和專利:很好契合公司核心業務
作為以機器人實體為主的波士頓動力機器人公司,對于豐田的作用就好比Deepmind對Google的作用。這意味著,即便波士頓動力機器人沒法完成大家喜聞樂見的消費級產品,它在研發過程中產生的技術、專利和知識產權,也對豐田公司很有價值。一個很好的例子是,iPhone的觸摸專利也是來自于其他產品。所以波士頓動力也很可能會產生改變未來產業格局的關鍵專利,推動豐田集團在服務機器人、汽車等產業的發展。
而如果波士頓動力能夠生產出【獨立】的市場化產品,豐田強大的硬件生產和全球銷售渠道,也能夠快速的把產品銷售出去。
因此,對于豐田研究院來說,在注重研發和人才儲備、短期沒有變現壓力的方針下,波士頓動力還能對硬件業務有很好的補充,這便是非常好的收購對象了。
波士頓動力是一個很好的公司,有強大的技術和專利積累,也有一群理想主義的創始團隊。但作為一個以機器人實體為主的公司,它和Google并沒有形成很好的互動關系。相比之下,豐田研究院無論從方針還是背后的硬件背景,都和波士頓動力更為契合。
Google講不好的故事,或許能由豐田再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