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機器人需求市場,中國政府正在推動“中國制造2025”戰略與德國“工業4.0”戰略對接,并大力發展機器人產業。機器人產業是德國政府著力推動的“工業4.0”戰略所涉及的重點領域,德國已把更多的投入放在智能設備、智能交通、智能工廠的開發。因為德國人深知,制造業是所有工業的基礎和核心,沒有先進制造業,就沒有先進設備,就談不上有先進的生產和產品。
在5月14日,在深圳市寶安區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主辦發起的“機器人產業創新創業孵化服務平臺”首期導師主題論壇——“人工智能、工業4.0風口下的創新創業與市場”的現場,來自國內知名機器人公司——配天機器人的首席技術專家徐志根博士和天使投資人、物聯網專利池發起人曾雨先生分享了他們自己的觀點。
被譽為機器人國產化“攔路虎”的減速器,是配天技術正在攻堅的一個目標。徐志根博士表示,減速器的關鍵技術難點在于核心零部件的加工。減速器的核心部件有擺線輪、曲柄軸、針齒殼,它們的關鍵尺寸精度要求都在0.005mm以下,配天集團下屬公司北京配天技術有限公司已經作為《工業機器人機器視覺集成技術條件》國家標準的主要起草單位,參與了標準制定起草的工作。深耕高端制造和智能裝備領域多年的大富配天集團正成為國產機器人領域的中堅力量。
據了解,目前配天集團主要以6軸機器人為核心,在國產機器人本體市場普遍走低的情況下,配天集團2015年更是創下了250臺的出貨量。
發展機器人要實現核心技術的突破
機器人專家、配天機器人首席技術官徐志根博士在“機器人產業創新創業孵化服務平臺”首期導師主題論壇中以“基于智能化機器人和大數據的智能制造體系”為題,分享了自己對于人工智能和工業4.0發展的獨到見解。
開場,徐志根博士拿出了自己的手機,向觀眾展示了自己的微信頭像,他說:“我的微信頭像一直是鋼鐵俠,這也是我從事機器人行業一直以來的夢想。制造業是國家強大的關鍵,尤其是機器人的核心技術絕不能受制于人,一定要突破,我們正在努力打造機電共性制造、工業裝備技術、網絡工業設計這三大平臺,服務中國制造。”
作為清華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博士,徐志根博士具有20多年技術研發及管理經驗,在電子、計算機和通信等領域造詣深厚,具有十多年機器人行業研究經驗,是公認的機器人行業專家。
徐志根博士從國外工業智能化發展的脈絡,以及國內機器人發展的現狀對比出發,向觀眾闡述了機器人、智能化機器人發展的路徑和可行的解決方案,徐志根博士指出,“基于大數據的智能制造體系是工業4.0的必由之路,只有基于大數據的智能化運用分析后,才能夠有效的提高工業制造的精確性,大大提高生產效率。”
小牛資本投資經理從人工智能的投資和發展,華為榮耀市場經理從智能渠道的建設方面分別與徐志根博士做了深入交流。
天使投資人、物聯網專利池發起人曾雨先生已經投資了數十個物聯網項目,但是這些項目總體來說每年都是在虧錢的,盡管這樣,曾雨先生還是對人工智能的發展充滿希望。曾雨說:“我自己一直就是從事這個行業的,是我的愛好,作為老一輩在深圳創業而成功的人來說,我是很幸運的,一直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深圳只有年輕人多了,創新的活力才會多,深圳這座城市才會有活力,我愿意用我的經驗去幫助年輕人,我做投資,也是在投資我的夢想。”
降低機器人產業創新創業成本
深圳是創新創業之都,作為未來新興產業的發展風向標,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受到了政府和社會的極大關注,許多社會精英也毅然進入了機器人產業進行創新創業,然而相比其他產業,機器人產業的創新創業門檻頗高。
“機器人產業,由于其特殊性,在項目研發中,需要的硬件設備等成本非常大,所以,我們聯盟要運用產業資源優勢,幫助機器人產業的從業者降低創新創業成本,從而促進機器人產業的技術創新,服務于社會,服務于產業。”這是我們發起成立這個開放平臺的初衷,深圳市寶安區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機器人產業創新創業孵化服務平臺是一個專注于機器人產業,降低創新創業成本,促進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開展全方位鏈式服務的一個開放平臺。該平臺由深圳市寶安區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主辦發起,聯合資本機構、科技園區、交流空間共同運作。
據了解,寶安區是深圳市機器人企業最多的一個區,這里匯聚了大富科技、配天智造、恒拓高工業等眾多技術實力超群的機器人企業。2015年,以《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為指導的深圳市寶安區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成立,以產、學、研結合的方式,服務機器人產業,促進機器人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建設機器人技術創新的共享平臺。
據了解,深圳市寶安區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將主導機器人產業創新創業孵化服務平臺面向社會服務,周期性地舉辦專注于機器人產業的高效交流主題論壇。來源: 機器人大觀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