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油氣管道關鍵設備國產化方案及對策”項目,中國石油管道公司聯合儀表廠家、院校、研究院等,開發國產泵、閥、流量計,填補國內空白。
今年年初以來,中國石油管道公司新投產管道站場用上了國產泵、閥、流量計等。截至5月16日,東北管道投用23臺套,與采用進口設備相比,降低成本2239萬元。
管道公司與上海、成都、蘇州、沈陽等地的14個廠家聯合研發管道站場設備。研發的輸油泵、電機、調節閥、泄壓閥和電液執行機構,全部通過國家能源局科技成果鑒定,填補了國內空白,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
2011年,管道公司啟動設備國產化研制工作,依托中國石油股份公司“油氣管道關鍵設備國產化方案及對策”項目,形成國產化工作方法和實施方案。
2012年,管道公司牽頭承擔股份公司重大科技專項——管道關鍵設備攻關項目。這是繼西氣東輸燃驅壓縮機組、電驅壓縮機組和大口徑球閥國產化后的又一重大舉措。
國內相關制造廠商得知這一情況后,合作研制的意愿非常強烈。為嚴把資質關,管道公司成立研制隊伍,編制完善合作廠家選商評分表,從資質、業績、裝備、研發設計、制造、試驗和售后服務等方面進行考察,明確了14個合作廠家。
2013年,中國石油和國家能源局共同開展油氣管道關鍵設備國產化聯合研發。管道公司作為輸油泵、電機、調節閥、泄壓閥和電液執行機構牽頭負責單位,組織編制國產化設備技術條件、設計方案、試驗大綱。
為使產品達到國際同類產品技術水平,管道公司依托作為國家能源油氣長輸管道技術裝備研發(試驗)中心的優勢,從設備選商、技術條件研制、設計方案審查、制造過程監督、工廠試驗見證、工業試驗測試到工業應用等關鍵環節,對設備進行研發與管理,全面開展產品技術對標,統一材料和技術參數,規范各研制單位技術動作。
中國石油管道企業采購設備均以技術規格書為基礎,委托完成設備的選型、采購,組織設計、施工、運行單位和設備制造商共同完善國產化技術條件。在輸油泵研制中,項目組摒棄滑動軸承設計,采用滾動軸承結構,借鑒國際先進技術,完善技術條件和設備結構。
研發人員加強過程監督和工廠試驗,開展關鍵設備的設計仿真、可靠性評價、考核試驗及動態性能測試等研發,提供輸油泵、閥門、執行機構等設備的振動、脈動、噪聲、內漏等性能檢測及可靠性評價技術服務,解決軸承結構形式、安裝,試驗管路流量調節不穩定及低流量工況運行時振動偏高等技術難題。
國內設備制造商對進口產品結構和材料研究較少。為此,項目組組織設計、制造商等相關單位針對進口產品開展全方面對標,實地掌握材料、配管、尺寸、儀表等情況,利用三坐標等精密儀器,記錄相關數據,實現研制單位的數據共享。
借助高等院校、研究院的技術水平,采用先進全流場分析軟件,從對標記錄的數據逆向計算進口產品的各項指標,完善水力模型,規范輸油泵擴流器等關鍵部件加工方式,提高設備運行可靠性。
按照“產學研用”模式,管道公司把研發設備國產化項目與慶鐵四線工程建設相結合,應用到林源、新廟、農安、垂楊和梨樹等生產站場。站場人員介紹,自主研發的輸油泵有很多優點:額定工況效率高,高效區寬,抗氣蝕性能好,產品可靠性強。
據介紹,管道公司將加大新建管線國產化設備推廣應用力度,用上更多“中國制造”。
更多資訊請關注石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