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冷再生劑循環催化裂化唱響石化技術代際革命

時間:2016-05-1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 石油煉化企業是能耗大戶,更是污染大戶,煉化企業實現工業節能減排和油品提質增效除了體制機制革命,技術革命更要首當其沖。

石油煉化企業是能耗大戶,更是污染大戶,煉化企業實現工業節能減排和油品提質增效除了體制機制革命,技術革命更要首當其沖。在2015年國家科學技術獎中,一項名為“冷再生劑循環技術重油催化裂化裝置工業應用”的項目脫穎而出,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而該項目的獲獎者是一家民營企業——洛陽維達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本報記者在與維達石化總經理、教授級高工李群柱的交談中,了解到了該技術自主創新和工業應用中的所喜所愿。

催化裂化第三次技術革命

催化裂化是石油煉制過程之一,是在熱和催化劑的作用下使重質油發生裂化反應,轉變為汽柴油等的過程。催化裂化技術的進步分為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由移動床向流化床的過渡,稱作第一次技術革命;第二階段是開發分子篩催化劑和提升管反應技術,稱作第二次技術革命。

李群柱告訴記者,自提升管催化裂化技術問世以來,經過持續創新技術已十分成熟,但是如何獨立調節進料溫度、再生溫度、反應溫度和劑油比之間的矛盾成為世紀性難題。“國內外多家科研機構相繼開發了多種專利和專有技術,但均不能實現再生溫度、反應溫度、劑油比的獨立調節,技術效果難如人意。”李群柱說。

“尤其是在2000年以后,國家提出降烯烴,烯烴主要是高溫反應的產物。因此我們開發了冷再生劑循環催化裂化技術(CRC-FCC技術),采用溫度可控的再生催化劑冷卻系統和控制技術,在保證足夠高的再生器溫度和良好的再生效果的前提下,降低進入反應器的再生劑溫度,科學地解決了催化裂化技術普遍存在的再生溫度、反應溫度和劑油比的矛盾,實現了低溫接觸、大劑油比、高催化劑活性的催化裂化反應要求。”李群柱進一步說。

CRC-FCC技術首次實現了提升管反應的多區優化和反應深度的優化控制,真正實現了正碳離子反應,高選擇性地促進催化裂化及芳構化、異構化等理想反應,有效地抑制熱裂化和熱縮合等非理想反應;促進噻吩等硫化物和氮化物的轉化,降低了干氣和焦炭產率,提高了目的產品收率和質量;降低了裝置能耗,降低了排放煙氣量及其中的硫化物和碳化物濃度。

中國石化聯合會組織的專家鑒定認為,該技術創新性突出,總體處于國際領先水平。該技術屬國內外首創,為近20年世界催化裂化領域的重大突破,實現了催化裂化領域第三次技術革命。

經濟和環保效益顯著

從最初在一些地煉企業小型裝置上進行工業應用,到逐漸推廣到中國化工、中國石油等百萬噸煉化裝置,一路走來,李群柱感受到了推廣應用的艱辛:對民企科技創新成果持懷疑態度者有之,大型煉化企業維護照顧自身利益者亦有之。

事實上,從2005年首套工業裝置試驗成功,截至目前已有20余套裝置10多年的安全運行業績,其中在百萬噸級及以上裝置的應用有11套,最大規模達到260萬噸/年,還沒有一套裝置因CRC系統出現過非計劃停車,充分驗證了CRC-FCC技術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穩定性。

李群柱給記者算了一筆詳細的經濟賬,“對于100萬噸/年催化裂化裝置,CRC技術改造需新增投資約2300萬元,每年新增利稅約1.66億元,稅后利潤8000多萬元,投資回收期約1個月;總液收和總輕收分別提高1.5-3.0個百分點,汽油辛烷值提高0.2個單位,柴油十六烷值提高1.0-6.0個單位,加工能力提高10-15%。”

“可降低裝置能耗6-15kEo/t原料,可降低煙氣排放量100-160m3n/t原料,可降低煙氣中硫、氮氧化物濃度約30%、40%,加工硫氮含量低的原料時,可取消脫硝或脫硫單元。”李群柱透露,在工業應用中還發現了可觀的節能減排效益。

據測算,目前我國擁有1.5億噸/年催化裂化加工能力,該技術的推廣應用每年可新增利稅200億元,節能175萬噸標油,加工每噸原油的綜合能耗下降5.8%,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20萬噸,約占全國計劃二氧化碳減排量的1.6%。

作為一項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科技成果,不僅適用于新建裝置,也適用于現有裝置改造;可以廣泛應用于各種反應再生型式,可以與各種提升管技術耦合使用。李群柱寄望,與我國石化企業和科研設計企業共同進行后續應用開發與總結,共同促進這一民族技術全面推廣應用并盡快推向海外市場,以推動催化裂化領域的技術革命和低碳運行。

更多資訊請關注石化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