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時間,格力電器減少了423億元的營收。
4月底,格力電器發布了2015年年報。營收與凈利潤相比2014年大幅減少,讓外界體會到格力電器董事長兼CEO董明珠將2015年稱之為“休整年”的含義。
在空調行業遭遇結構性調整的情況下,格力四處出擊的多元化產業能否擔負起2018年實現2000億元的目標?
盡管董明珠放下了年增長200億營收的目標,但她強調,2018年達到2000億元營收的目標不會變。在空調業務遇冷的情況下,四處開花拓展多元化業務顯然將成為拉動格力業績增長的新引擎。
格力在公告中宣布,將以空調產業為支柱,大力開拓發展新能源、生活電器、工業制品、模具、手機、自動化設備等新興產業,將格力從單純的家電制造企業向新能源行業及裝備制造企業進行產業拓寬,實現多元化穩健發展。
新能源汽車是格力多元化的最新方向。
3月7日,格力電器公告稱,擬發行股票收購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董明珠隨后對外表示,“收購新能源企業,格力就是要造汽車。”
外界關注的格力2代手機,此前也宣布將在4月底發布。據了解,該手機價位在3000元左右,并面向市場銷售。
而在手機和新能源汽車之外,格力早以大松品牌涉足電飯煲等小家電領域,但這依然未能減小格力產品結構單一的風險。
財報顯示,空調業務在總營收中占比為85.65%,而取得15.22億營收的生活電器占比則僅有1.56%。
奧維研究院院長張彥斌表示,從格力新進入的行業來看,小家電規模太小,就算做到第一也就百十個億左右。這些新進入的領域中,未來影響較大的就是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如果做起來就是爆發性的增長。小家電包括手機都不是白電領域的長項,競爭比較泛濫,外界質疑也很多。”
中國家電商業協會營銷委員會執行會長洪仕斌則表示,相比如何達到2000億的營收,格力更應該考慮企業治理的問題。
他認為,格力以前的增長是通過把貨押給渠道,把肚子做大。而現在格力思考自己的商業路徑則過于冒進,有些急功近利。
值得注意的是,從本土白電三巨頭財報來看,格力的營收下滑幅度最大。其中,美的集團在2015年實現營收1384億,同比微跌2.28%。青島海爾則在2015年實現897.48億元的營收,同比降低7.4%。
較年報次一日公布的格力電器2016年一季報顯示,業績下滑勢頭有所遏制,其一季度營收246.41億元,同比增長0.56%;凈利潤31.6億元,同比增長1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