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國平板顯示器產業將繼續穩定增長,但行業利潤的下降將會考驗我國現有的產業發展模式并很可能帶來企業間的兼并重組。”賽迪顧問半導體產業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郭簡表示,而海外先進技術的的引入和本土企業技術實力的不斷提升又將為我國產業發展帶來新的空間。
郭簡預測,隨著國內平板顯示器件產業投資熱潮的不斷延續,未來3年中國平板顯示器件產業規模將保持持續增長的勢頭,但是由于平板顯示器件產業下行周期的到來,預計2016年整體產業規模預計為1349.52億元,同比增長13.3%;到2017年,更多的產能將被釋放,但由于市場無法消化過多的產能而導致平板顯示器件單品價格下降,整體產業規模預計將達到1476.23億元,同比增長9.4%;到2018年,中國平板顯示器件產業發展將逐步平穩,產業規模增速將保持在8.6%,產業規模將達到1603.19億元。
他表示,2016年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平板顯示器件產業的利潤空間將繼續下降,大尺寸面板的價格甚至會平均下降到成本底附近,同時隨著我國政府運作的逐漸規范和市場化的提升,以政府出面給予的資金補貼會在很大程度上下降,如果沒有了政府的支持我國平板顯示器件企業的利潤在2016年甚至會下降為負。
據悉,我國平板顯示器件產業的行業平均利潤率并不高,如果去年政府給予的資金補貼,相關企業的平均利潤率基本上都在5%以下。
“2016年本土企業間重組并購或將出現。”郭簡說,平板顯示產業屬于技術性與規模性并重的產業,在這一領域內只有技術巨頭或產業巨頭可以獲得持久的競爭力。2016年面對市場競爭,中國企業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競爭力,但是為了能夠跟國外巨頭在技術和產業規模方面競爭,能夠在多變的國內市場中整合相關資源,我國企業必將會有深入的產業整合。
郭簡透露,現階段普通大尺寸面板產能過?,F象已初步顯現。他坦言,去年我國投產和在建的8.0代及以上世代TFT-LCD面板生產線已經達到了13條,就規模上看已經超過了日本(3條)、中國臺灣(4條)和韓國(8條),而此類高世代產線主要生產大尺寸面板,并且主要是針對電視等大尺寸產品。他認為,雖然國內企業可以通過基板混合切割和降價等方式暫時規避部分大尺寸面板的產能過剩問題,但是由于國內大尺寸面板多是a-si技術,并不適合手機等終端采用,因而大尺寸面板的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在所難免。
據了解,自2015年下半年開始,全球平板顯示器件市場供給開始出現過?,F象,40~50英寸面板已經幾乎無利可圖,32英寸面板報價也接近成本,這一切不利因素導致夏普日本產線和三星韓國工廠減產,甚至中華映管宣布旗下的部分產線停產。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電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