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技術創新是光伏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內容

時間:2016-05-0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針對光伏行業出現的問題坦言“技術創新是中國光伏產業的軟肋”,并強調“技術創新是中國光伏產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內容”。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在發布的《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以下簡稱《計劃》)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能源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一批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能源技術裝備、關鍵部件及材料對外依存度顯著降低,我國能源產業國際競爭力明顯提升,能源技術創新體系初步形成。此外,該計劃還列舉了包括高效太陽能利用技術創新等15項重點任務。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針對光伏行業出現的問題坦言“技術創新是中國光伏產業的軟肋”,并強調“技術創新是中國光伏產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內容”。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回到光伏行業最初的狀態,光伏電池行業就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的產業,那么技術進步就理所應當繼續成為光伏行業發展的靈魂。《計劃》的出臺必將有力推動光伏行業的技術創新。

轉型升級關鍵靠技術

“近年來,國家出臺的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其目的就是助推光伏產業的轉型升級,然而現在國內光伏產業在前沿基礎技術研究、實驗室研發、關鍵和高檔生產設備制造、新一代光伏電池的研發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還存在一些差距,僅有扶持政策是不夠的,就目前而言,整個光伏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還是要靠技術。”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相關專家對記者說。

在此背景下,光伏企業紛紛著力尋找提升自身技術的創新之路。其中漢能集團在技術創新方面走在了國內光伏企業的前列。

據了解,早在2013年7月,漢能宣布成功并購美國GlobalSolarEnergy公司。

此次并購的完成,意味著漢能成為全球首家實現柔性薄膜太陽能組件大規模量產的公司。這不僅是漢能全球技術整合戰略的重要里程碑,更重要的是,將大幅加速中國光伏產業的轉型升級。

《計劃》確定的光伏技術創新領域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研究碲化鎘、銅銦鎵硒及硅薄膜等薄膜電池產業化技術、工藝及設備,大幅提高電池效率,實現關鍵原材料國產化。

通過技術并購,漢能現已經掌握銅銦鎵硒、非晶硅-鍺、非晶硅-納米硅等7條全球領先的薄膜技術路線,薄膜太陽能組件量產轉化率已達到15.5%,研發轉化率最高已達18.1%。

如今以漢能為代表的國內一批光伏企業已掌握了世界先進的光伏產品的生產技術。伴隨著技術水平穩步提高,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光伏企業實現轉型升級。

有力推動光伏“領跑者”計劃實施

光伏“領跑者”計劃是國家能源局2015年推出的一種促進先進光伏技術產品應用和產業升級的光伏扶持專項計劃,“領跑者”計劃通過建設先進技術光伏發電示范基地、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等方式實施,旨在鼓勵能效光伏“領跑者”產品的技術研發和推廣。

《計劃》提出:各地區要結合本地區特點和發展需求,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文件,為能源技術創新及相關示范工程建設提供有利條件,切實推動本地區能源技術進步。

可以說,《計劃》實施后將會有力推動光伏“領跑者”計劃實施。

對于光伏企業而言,技術創新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讓可再生能源更具競爭優勢的根本所在。晉能集團自從去年宣布其產品進入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光伏“領跑者”計劃后,到目前可以說已成為“領跑企業”的標桿。

截至目前,晉能科技實現了高效多晶、PERC等領先技術的布局。其量產的多晶電池平均效率從投產初期的18.01%攀升到18.7%,已超過光伏“領跑者”先進技術產品應達到的指標。

記者還了解到,2015年底開工建設的晉能山西晉中2吉瓦異質結高效太陽能電池組件項目,計劃通過三年的滾動研發和建設,形成先進太陽能電池組件產能,使光伏發電成本降低30%以上。

晉能科技總經理楊立友告訴記者,在“高效低成本”的前提之下,開發更高轉換效率的太陽電池技術可以有效降低光伏產品綜合成本。作為首批獲得CQC認證的“光伏領跑者”,公司致力于通過精準的技術革新、優化的生產流程與高效的運營管理,構建全球最具技術和成本競爭力的電池及組件生產基地,未來,將努力實現高效組件產品的平價供應,通過為客戶平價供應高功率高可靠性的光伏組件,有效降低客戶在電站項目建設期的投入,顯著提升電站運營期的長期發電收益。

除了晉能之外,目前晶科、晶澳等一批光伏企業也都實施了光伏“領跑者”計劃。

促進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

中國電科院新能源研究所的相關專家告訴記者,科技創新最為關鍵的是要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將科技的“勢能”轉化為發展的“動能”。當前,加快建立以應用為導向、以科技成果轉化為核心的機制,努力在推動成果轉化上實現突破,是實施技術創新最為重要的著力點。

天合光能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已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據了解,自2011年10月,天合光能承擔的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項目實施以來,通過光伏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異質結及背鈍化工藝的研發及產業化技術的研究,在單晶硅異質結太陽電池新工藝研發、新結構異質結電池研究,以及背鈍化技術研究及產業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經日本jet認證,125×125平方毫米異質結電池效率達22%,156×156平方毫米異質結電池效率達21.

3%;2014年,經德國fraunhoferise權威認證,采用介質膜疊層背面鈍化的156×156平方毫米的單晶硅太陽電池效率達到21.4%,多晶硅電池效率達到20.8%,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天合光能副總裁馮志強表示,為了推動光伏創新技術成果轉化,公司現已形成背鈍化高效電池組件的規模化生產,成功實現實驗室技術成果的產業化,由此把高效單晶硅組件推向市場。并在項目期內實現產品銷售,各項經濟指標滿足合同指標要求,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雖然以天合光能為發表的一些光伏企業在推動技術成果轉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目前我國在能源科技成果轉化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服務體系還不夠健全、資金投入相對不足、創新型人才隊伍比較缺乏。

為解決上述問題,《計劃》明確提出:激發企業創新內生動力,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能源技術創新領軍企業,推動企業成為能源技術與能源產業緊密結合的重要創新平臺;加強中央預算內資金和政府性基金對能源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加強能源技術創新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強化對能源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的激勵;組織實施能源技術人才培養計劃,完善從研發、轉化、生產到管理的人才培養體系。

“十三五”期間,有《計劃》作為支撐,再加上國家扶持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的不斷完善,將會使更多的光伏科技成果得到轉化應用。

《計劃》明確的創新任務

深入研究更高效、更低成本晶體硅電池產業化關鍵技術,開發關鍵配套材料。

掌握高參數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全面推動產業化應用,開展大型太陽能熱電聯供系統示范,實現太陽能綜合梯級利用。

突破太陽能熱化學制備清潔燃料技術,研制出連續性工作樣機。

研究智能化大型光伏電站、分布式光伏及微電網應用、大型光熱電站關鍵技術,開展大型風光熱互補電站示范。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