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全市因“機器換人”減少用工71253人
“一臺大型焊接工業機器人,初始購置成本200萬元,10年折舊,一年20萬元,一個月1.67萬元。如三班倒生產,相當于5-6個工人的工作量。”日前,在“傳統技工如何轉型升級為機器人工程師”的公開課上,東莞松慶自動化營銷副總唐杰向在場的120多名技術人才,談到了東莞“機器換人”的大勢所趨,以及如何轉型升級成為工業機器人的工程師。
“機器換人”減少工傷發生率,維護保養費用低
據悉,近期東莞企業實施“機器換人”步伐加速,申請專項資金項目數額與日俱增。以這樣的發展速度,愈加突顯傳統技工被“替換”危機感。
數據顯示,自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東莞市申報“機器換人”專項資金項目共1262個,總投資達103.84億元,相關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平均提高65.25%,產品合格率從89.04%提高至94.44%,估算可減少用工71253人,單位產品成本平均下降9.98%.
在公開課上,唐杰現場舉例說,“一個工人淡季工資是3000-4000元,旺季工資是5000-6000元。即使淡季5-6個工人工資,需求將近1.2萬-1.5萬元,旺季則要3萬-3.6萬元,全年合計30萬元,遠高于當年工業機器人折舊總額20萬元。而其他焊絲、焊槍和電費基本相同。工業機器人維護保養費用也很低,比激光切割機床的維護費用低很多。”
一家鑄造工廠實施“機器換人”項目負責人也表示,壓鑄工人工作環境惡劣,性質危險,工人經常拿著鉗子在高溫下利用手工上下料或壓鑄成型。一旦工人違規操作或放松警惕,就會產生傷及員工人身安全的事故,這對員工本身和企業來講都是一種傷害。自從“機器換人”之后,這種顧慮就少了。
培養難度大,人才可能更缺
從銷售崗位轉型為工業機器人工程師的唐杰,也分享了自己的職業發展軌跡。之前做電子產品銷售,他到處找客戶。現在是坐在辦公室里,馬不停蹄招待客戶上門簽約購買工業機器人。唐杰說:“因為越多企業意識到機器人的優勢,加上政府補貼力度強大,市場前景非常大”。
雖然市場有前景,但是企業也面臨一定的尷尬。專業人才不僅缺乏,而且人才培養難度很大,有可能造成人才缺口的擴大。智通職業培訓學院方面表示,根據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聯盟發布的《中國工業機器人應用人才分析報告》顯示,這一行業主要缺乏三類人才:工業機器人開發商,主要需要掌握先進的系統控制軟件、裝備機械、工業自動化系統工程集成領域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工業機器人應用系統集成商,主要需要工業機器人工作站的開發、安裝、調試等綜合素質較強的技術人才;工業機器人的使用企業主,需要工業機器人工作站安裝、調試、維護等綜合素質較強的技術人才。
鏈接
家具、電子業技工忙進修
正是因為行業人才匱乏,智通職業培訓學院正在聯合松山湖機器人產業基地的企業,開設了“工業機器人工程師”培訓班。目前有30多人進行了學習深造,已有多名學員畢業進入松山湖機器人公司工作。智通培訓學院負責人李綱領說,“剛推薦第一批畢業學員入職就業,就有一家機器人制造企業來學院招聘十余名結構工程師,主要做工業機器人。現在這類人才供不應求”。
目前學員主要是在家具、電子、壓鑄制造、玩具文體用品行業等從事傳統技工和管理工作的人員,希望能在“機器換人”還沒有全面實施前提升技能,增加自己的競爭優勢。據介紹,智通職業培訓學院還將每月舉行“東莞市機器人工程師成長沙龍”活動。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