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電力需求放緩下的光伏行業創新空間

時間:2016-04-2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國家能源局則表示,要探索風電、光伏就地消納利用的商業新模式。統籌解決棄風、棄光、棄水等行業發展突出問題,探索試點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目標管理機制。

作為一個正在打破壟斷的行業,能源行業的商業模式有哪些創新的空間,國家能源局給出了自己的方向。

在《國家能源局關于印發2016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中,列出了予以鼓勵發展的一些新型消費業態。大體圍繞三個主要方面,電動汽車充電設施、“互聯網+”智慧能源行動以及實施電能替代。

其中,較為受到關注的是第二個,也即“互聯網+”智慧能源行動。作為去年曾炙手可熱但卻幾乎沒有什么進展的熱門概念,在今年是否會有實際進展,值得關注。

而從國家能源局給出的大框架來看,“互聯網+”智慧能源行動可謂內涵豐富,大到城市的管理,小到能源的交易,以及電動汽車應用新模式。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除了上述較為新潮的概念外,對于包括光伏在內的新能源企業而言,如何尋求一些更好的方式來解決行業內存在的問題,比如調峰、就地消納等,也都是值得關注的方向。

國家能源局則表示,要探索風電、光伏就地消納利用的商業新模式。統籌解決棄風、棄光、棄水等行業發展突出問題,探索試點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目標管理機制。

行業軟肋下的創新機會

對于能源行業,尤其是電力行業而言,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二。其一,是總體需求放緩;其二,則是在這一背景下,不同電源之間的利益沖突,這主要體現在火電與清潔能源的核能、風電、光伏等之間。

而對于清潔能源來說,盡管有著政策上的傾斜以及環保的需要,但在經濟放緩背景下所帶來的就業壓力等問題的綜合考量下,尤其是在部分清潔能源依然要靠大量補貼才能生存的情況下,與火電開始直接存在利益沖突,清潔能源的勝算有幾成,可能是個未知數。

因此,對于包括光伏在內的新能源而言,如果想要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一味的指望政策上的傾斜和眷顧,可能將越來越不現實。所以,還是要自找出路,包括盡早的解決發電不穩定以及間歇性等天生的弱勢。

具體來說,解決這一問題的思路,包括增加相應的調峰電站、儲能設備或者是找到與之匹配的電力需求方。

在調峰方面,國家能源局則表示,鼓勵發展天然氣調峰電站,適度加快規劃內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穩步推進熱電聯產機組參與調峰,鼓勵發展背壓式熱電聯產以及研究出臺政策措施,推動儲能技術突破,促進規模化參與調峰應用。

此外,在電力調度方面,能源局還稱,將出臺節能低碳發電調度辦法,優先調度可再生能源發電,合理調整燃煤機組調峰秩序。

在就地消納方面,則要創新分布式能源運營模式,鼓勵發展融合儲能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先進微電網。完善各類資源綜合利用機組財政支持政策。

“互聯網+”智慧能源或有實質進展

除了行業內一些棘手的問題需要通過創新的方式解決外,另外的創新空間,則來自于電力消費的擴大以及如何更好的管理等方面。

國家能源局給出的予以鼓勵發展的一些新型消費業態,則包括電動汽車充電設施、“互聯網+”智慧能源行動以及實施電能替代三個主要方面。

具體而言,在“互聯網+”智慧能源行動中,既包括建設智慧城市和智慧小鎮,也包括發展儲能和電動汽車應用、智慧用能新模式以及綠色能源靈活交易的市場模式等。

此外,還包括多能協同綜合能源網絡、能源大數據服務應用以及能源互聯網生態體系建設等。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智慧能源行動的具體進展,可能還要依賴整個電力市場的開放程度,尤其是諸如能源互聯網以及能源交易市場等業務模式。而從國際經驗來看,后者的想象空間也更大,包括隨著售電側的逐步放開而帶來的市場主體數量的增多,基于用戶側的能源互聯網的市場機會將會逐步顯現。從國際市場看,在一個發電、售電主體多元化的電力市場中,將衍生出各種新的業務機會以及業務模式,其中較為可行的就包括基于售電側競爭主體增多而衍生的各種服務。

這樣的例子在國外已經有所出現。以美國Opower公司為例,自2007年成立以來,其業務主要包括為用電方提供節能服務建議、為能源企業提供與客戶互動功能以及最近推出的恒溫器管理,并向智能家居領域邁進。

而就目前的信息來看,在電改方面,獲準開展電力市場試點的地區有可能進一步擴大,包括在京津冀、南方等區域,以及貴州、云南、山西等省開展試點。其交易范圍等方面也將有所擴大,包括穩步推進電力直接交易等電力中長期交易,開展電力現貨市場試點,拓展交易范圍、交易規模,構建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而在售電側方面,也將推進放開售電業務和增量配電投資業務,在廣東、重慶等地開展售電側專項改革試點。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