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分析,由于中國已成為世界工程塑料的重要市場,國際工程塑料的主要廠商都已紛紛來中國建設工程塑料裝置,進一步搶占我國工程塑料市場,以抑制國內工程塑料的發展。現對2016年我國工程塑料行業投資前景分析。如帝斯曼公司在江蘇江陰建設的高黏度尼龍裝置,美國Dupont和日本AsahiKaseiChemicals兩家公司組成的張家港合資企業及美國Ticona、日本Polyplastics和MitsubishiGasChemical等3家公司組成的南通合資企業建設的各2萬噸/年聚甲醛裝置(計劃還要各擴建到6萬噸/年),德國Bayer公司在上海漕涇建設的20萬噸/年聚碳酸酯裝置,日本帝人公司在浙江嘉興建設的5萬噸/年聚碳酸酯裝置和日本三菱瓦斯化學建設的10萬噸/年聚碳酸酯裝置,德國朗盛公司在無錫建設的4萬噸/年PBT/PET裝置等。
外國跨國公司將以本土化的形式大規模占領我國工程塑料市場。而國內的企業,除了聚酰胺外,只有藍星公司在南通建設6萬噸/年PBT裝置、在山西建設1萬噸/年的聚苯醚裝置和在上海建設4萬噸/年聚甲醛裝置,以及晨光發達實業有限公司在四川綿陽建設1萬噸/年的聚碳酸酯裝置。這里的主要原因是國內尚未掌握工程塑料的工業化生產技術,無法組織大規模生產。
工程塑料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由于看好中國國內巨大的需求市場,外國公司近來紛紛加強在中國進行本土化開發并不斷擴大生產規模,這有望徹底改變中國工程塑料過去近2/3依賴進口的局面。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外國公司在中國積極投資,2008年中國所需的熱塑性工程塑料(ETP)的2/3已實現本地化生產。在中國本土建立和擴大生產規模,對于跨國公司降低生產成本非常有利,因此各大公司趨之若鶩。
普利萬公司將于2005年一季度完成在深圳的1.2萬噸/年工程熱塑料復合物生產廠的建設,另外該公司還在上海和蘇州建有工廠。杜邦公司最近也在深圳增加了兩條加強型尼龍66材料生產線,并計劃在2005年上半年再進行擴能。樹脂原料供應方面,日本AsahiKasei公司在國內合資的聚甲醛生產廠也將于2004年三季度投產,產能為2.5萬噸/年。
聚碳酸酯樹脂生產方面,日本Teijin公司稱其嘉興5萬噸/年的聚碳酸酯廠將于2005年四季度開始生產,另一條產能5萬噸/年的生產線計劃于2006年10月安裝。拜耳公司也計劃在2006年初投用其位于上海的10萬噸/年的聚碳酸酯生產廠,其產能4萬噸/年的聚碳酸酯復合材料廠也將于2005年四季度建成。韓國SamyangCorp公司也將于2005年1月在上海青浦投產一座產能為1.2萬噸/年的聚碳酸酯復合材料廠,并計劃在3年內使其產能擴大至5萬噸/年。
而作為較早進入中國的大型跨國公司,GE先進材料公司更是不斷在中國推出多種新材料,包括用于電磁輻射屏蔽(EMI)的不銹鋼填充復合材料、包裝材料、太陽能應用樹脂、移動電話應用材料、屋頂使用的"Lexan"板材以及"Visualfx"系列的顏色選擇系統。該顏色選擇系統被稱作"中國調色板",這些產品的推出無疑鞏固了其在中國市場的地位。
更多資訊,請關注塑料行業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