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2016年我國制造業面臨困境及應對策略淺析

時間:2016-04-2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 中國作為一個世界大國,無論從國民生活水平提高、經濟發展,還是國家安全的角度,都需要強大、獨立、自主的制造業。   

制造業是我國當前的最大產業。

中國作為一個世界大國,無論從國民生活水平提高、經濟發展,還是國家安全的角度,都需要強大、獨立、自主的制造業。

但是,談及國內制造業發展狀況,各產業普遍面臨市場龐大、缺少核心技術、產品低端、利潤少、人才缺乏等問題。在世界產業的分工鏈條中,屬于中國的環節是制造業,這本身就是一個對自然資源需求量極大的產業,再加上利用效率低,導致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自然資源的消耗過快。國際初級產品市場價格的不斷上漲給我國以低成本取勝的制造業市場帶來了越來越大的壓力。

我國沿海地區大中城市建設的一批勞動密集型的輕加工企業和高能耗企業,由于改革開放以來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和能源、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產品成本升高,國際競爭力下降,已無法與一些發展中國家的低成本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

隨著國內市場化進程的加快,生產要素相對價格的改變更快,轉換出口商品結構的要求也愈發迫切。同時,資源、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收入彈性低,而隨著中國外貿規模的迅速擴大,外部市場需求的約束力顯著上升,低檔產品、初級產品的貿易條件從長期來看呈不斷惡化的趨勢,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的出口格局在今后不會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前瞻產業研究院《工業4.0時代中國制造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戰略規劃專項分析報告》指出:“工業4.0”將在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基礎上,從自動化向智能化、網絡化和集成化方向發展。“工業4.0”在一定程度上將促進發達國家的制造業技術升級,也將導致部分制造企業的回流,從而對我國制造業產生間接影響。

可以說,“中國制造”正在面臨空前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數據顯示,2016年2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0%,低于上月0.4個百分點,創下自2011年11月以來的新低,更連續7個月處于臨界點以下水平。很顯然,這是制造業不振、制造業仍處于下行狀態的重要標志。

令人擔心的是,PMI分項指標看起來比綜合指標形勢更為嚴峻,下行的壓力也更大,蘊含的矛盾更突出。

首先從供給側來看,無論是生產指數還是原材料庫存指數以及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都不太令人放心。就生產指數而言,在整個指數都處于臨界點以下,多數分項指標也在臨界點以下的情況下,生產指數卻一直保持在臨界點以上。特別是2月份,在回落了1.2個百分點以后,結果仍達到50.2%,處于臨界點上方,可見,產能過剩帶來的生產壓力和動力有多強。其直接后果就是,即便市場需求不足,生產也停不下來。這也從一個方面說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任務是相當艱巨的,提高供給的質量和效率是相當緊迫的。

從原材料庫存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來看,兩者分別為48.0%和49.8%,都在臨界點以下。也就是說,供給側對原材料的需求以及對供應商配送時間的要求,都處于嚴重不足和松弛狀態,沒有形成與市場的有效銜接,市場供需矛盾依然突出,需求沒有能夠對供應形成支撐,供給也沒有能夠對需求產生推動。越來越多的矛盾,都指向了供給側。如何通過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給,必須成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再從需求端來看,作為衡量市場需求狀況、企業經營狀況以及供需矛盾協調的主要指標之一的新訂單指數,2月份為48.6%,比上月又下降了0.9個百分點,這也已經連續兩個月低于臨界點水平。這就意味著,市場需求仍處于低迷狀態,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都沒有能夠對新訂單指數形成有效提振。

而衡量需求端,也衡量供給側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標——從業人員指數,2月份繼續處于收縮區間,為47.6%,比上月下降了0.2個百分點。進一步說明,由于需求端的狀況沒有明顯改變,且呈繼續惡化跡象,最終導致供給側無法對就業形成吸收能力。這也意味著,一系列穩增長、促發展的措施,仍處于發力的前夕,沒有形成有效作用與效率。

2月29日,央行再次啟動了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政策,從另一個角度對穩增長實施了政策刺激,是否能夠產生有效的刺激和提振作用,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而此次降準更有可能產生效果的,可能是房地產市場和股市。特別是房地產市場,會因為貨幣政策的進一步放寬,而對房價產生很大的提振作用,并有可能引發新的房價泡沫。相反,實體經濟能否也像房地產市場一樣受到刺激,制造業會不會因為降準政策的出臺而形成互動效應,值得關注。降準對股市的影響,可能也主要依賴于房地產、鋼鐵、水泥等前段時間一直處于低迷的行業。

目前的制造業仍躺在地板上,何時能夠從地板上站起來,將直接影響到經濟企穩、經濟復蘇的進程。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則是制造業能否從地板上迅速站起來最為重要的手段。

要想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突破,顯然過度依賴貨幣政策是不行的,還應當輔之以更多的財政政策、社會保障政策等,從各個角度、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支撐,形成改革合力。特別是財政政策,必須全力以赴,如財政轉移支付、稅收分成、財政補貼等,都必須發力,必須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最大力度的支持。不然,會很難取得突破。

一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到位了,制造業自然而然就會從地板上站起來。待制造業從地板上站起來了,再充分利用政策,讓制造業在結構調整與轉型、品質提升、技術創新、品牌培育、核心競爭力增強等方面繼續提升,中國的經濟基礎就越來越扎實、越來越堅固了。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