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水務PPP快速上馬惡性競爭頻現

時間:2016-04-2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近兩年,各地水務PPP(公私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項目紛紛快速上馬。但投資熱情過高也使個別項目也存在低價惡性競爭等問題,可能影響環境整治實效。

近兩年,各地水務PPP(公私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項目紛紛快速上馬。但投資熱情過高也使個別項目也存在低價惡性競爭等問題,可能影響環境整治實效。如何保障企業合理的投資收益,實現多方共贏,推動行業良性健康發展,是業內以及政府相關部門需要解決的問題。

水務PPP駛上“快車道”

2015年各地推出項目近2000項、總投資超3萬億元的PPP項目,其中環保PPP項目比例較大。從項目構成來看,水務項目數量明顯高于固廢、土壤、大氣等項目,主要包括供水、再生水、污水處理等。

記者采訪多位環保領域企業負責人,他們表示,隨著“大氣十條”和“水十條”的出臺,和即將出臺的“土十條”等政策利好,以及較為穩定的投資收益,“十三五”時期,各界仍然看好環保領域的PPP項目。

水務項目成為一些企業業務轉型的開拓領域。去年以來,一些行業外企業紛紛進軍環保行業,有的國企也因為業務轉型的需要借助資本的優勢競相涌入環保行業,比如中國石化、中國鐵建、葛洲壩集團等都開始跨界布局環保市場。

業內人士分析,2014年以后,水務PPP市場火爆的主要原因有幾個:政府在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打破壟斷,放寬準入,充分釋放市場活力;財政部統籌推進PPP改革以后,對項目操作進行流程化、標準化設計,制定了明確的開發路線圖;不少地方在項目回報機制與政府預算銜接,在機制上保障了投資者合理合法回報。

在近日E20環境平臺主辦的“2016水業戰略論壇”上,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薛濤說,新環保法強化地方政府環境保護責任,PPP主戰場基本都是地方政府的事權范圍。市政和環境領域基本依賴地方政府支出,因此環保企業最關心地方財政情況。

在北京市通州區梨園鎮磚廠村鎮,在建的全地下封閉再生水廠就是一個PPP項目。據項目建設方負責人、中國水環境集團華北業務區總經理李濤說介紹,這次合作實現了政府、國企、民企的共贏。PPP就像是一場婚姻,政府和企業都要將彼此當成一家人看待,一起都為項目使勁。

作為環保領域最早試水PPP的企業,北京碧水源科技公司已陸續建立了40余家PPP合資企業。2012年,碧水源與云南城投合作成立云南水務,僅用3年多時間即在香港成功上市。碧水源集團董事長文劍平認為,PPP模式的目標應該是改善政府融資渠道,支持社會尤其是民營企業提供優質公共服務,不是簡單的1+1=2。

過快過熱發展令業界擔心

行業過熱的現象令業內人士有些擔心:大量資本的涌入促進了環保產業的發展,為環保行業帶來了一股新的動力,但是資本放大了行業成長的預期,過快發展可能會帶來一些隱患。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趙笠鈞認為,過熱的資本會讓環保行業存在“虛火”,容易產生不理性的行為。當前資本界對于環保領域預期過高,實際上傳統環保業務的市場尚不成熟,要找到好的標的存在一定困難。

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說,未來三年,中國或將成為全球最大的PPP市場。但當下PPP項目簽約僅30%左右,簽約項目實際進行投資的僅約50%,進展遠低于預期。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當前PPP問題主要集中在土地風險、不合理低價中標、合作過程中的不確定風險多等。“特別是在外來資本的沖擊下,最容易出現惡性競爭。不少中小型環保企業也有可能步入地下中標的怪圈。”趙笠鈞說。PPP模式并未能杜絕市場不公平競爭,相反,一些環保PPP項目運作和實施過程中,惡性競爭日趨嚴重,低價中標事件頻頻發生。

“PPP現在出現了很多門不當、戶不對的結合,低價中標就是其中一類。政府招標時若一味降低資金需求和技術門檻,會導致處理的污水不達標,引發黑臭水體,治污目標沒達到,反而變成集中式排污。”文劍平說。

此外,違約、欠款、價格問題等也常常造成社會資本的信心不足。

配套改革措施須跟上

在中國城市化發展進程中,如何創新利用社會資本促進公共服務轉型升級,是當前創新發展中的一大主題。怎樣把政府意愿和市場活力有機結合,如何把政府發展規劃與市場的創新和能力相結合,是未來發展必須要解決好的一個問題。

財政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中心副主任焦小平在“2016水業戰略論壇”上說,如今,PPP模式已拓展為一種市場化、社會化公共產品公共服務供給管理方式,成為創新發展“新引擎”,被賦予新內涵。

“PPP核心理念就是打破壟斷,反對地域和所有制歧視。我們希望通過市場競爭,在中國能形成真正的公共服務投資、建設、運營、維護一體化的綜合運營商。”焦小平說。

對社會資本而言,PPP是一種有償、長期、分期收回投資的商業行為。如何保障企業收回長期投資也是企業家關心的問題。對此,焦小平表示,PPP的發展需要健全的市場環境以及行政、財政、投融資體制改革配套。在這次PPP改革中,PPP項目支付機制進行了擴圍,除了使用者付費外,又增加了政府付費,采取政府和使用者混合付費兩種機制,把政府的錢袋子和政府在項目合同中支出責任掛鉤,因此財政體制改革必須跟上。

環保領域企業負責人及專家普遍認為,PPP模式需要幾大要素保證實施:首先要公開競爭。即民營企業、改制的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平等競爭;其二,把風險和收益掛鉤,在政府和社會資本間合理分配項目風險;其三,全生命周期合作,即把設計、建設、運營、維護等環節進行整體優化;最后,做到按效付費,把項目回報機制與績效掛鉤。

業內人士建議,從立法、政策制定以及操作執行層面的操作指南、合同指南和標準體系等方面建立架構和細則。同時,政府各部門分工協作、優化服務,通過購買服務用好第三方專業機構力量。

社會資本的社會責任意識也必不可少。趙笠鈞建議,一方面資本的進入應更加理性,從事環保行業的投資不能僅僅是對賭協議式的財務型投資,投資者需要對行業有更為深入的理解,展開戰略型投資才能更有益于行業發展,同時注重投資對市場有清醒判斷、布局未來的環保企業。另一方面,未來應該加強技術、自身能力建設,以及行業企業間的融通。

“當前PPP落地率仍不高,民營企業參與度仍不夠,但我相信民營資本5年之后會在公共服務領域全面崛起。”焦小平說。

更多資訊 ,請關注供水環保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