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推行供給側改革,從去年11月份開始,國內不少鋼鐵企業,特別是華北、山西、新疆等地的鋼企停產或減產。3月份市場需求增加之后,鋼鐵行業出現供給錯配,黑色產業鏈因此走出了一波轟轟烈烈的反彈行情。目前鋼鐵行業的供應過剩并沒有市場想象得那么嚴重。
供給側改革包括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幾個方面,目前鋼鐵產能處于緊平衡階段,而去庫存去年年底就已經完成,只有去杠桿還在進行當中。不過由于當前利潤非常好,鋼鐵行業減少供給較難。
目前盈利能力強的鋼廠噸鋼利潤已經超過500元。在高利潤面前,鋼廠更多的注意力可能會集中在如何提升產能利用率上,而不是像去年一樣更注重提升產品質量。去年能夠存活下來的鋼鐵企業,未來出問題的概率不大。現在鋼廠都是滿負荷生產,在需求端沒有發生特別大的變化的情況下,供給端后期會有所恢復。從3月份開始,山西、連云港的部分鋼鐵企業已經在試圖恢復產能。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拉動國內鋼材需求的出口今年可能會存在一些變數。數據顯示,2016年1—2月,我國鋼材出口1785萬噸,同比下降1.5%。據了解,由于去年鋼材出口量太多,國際上出現了一些針對我國鋼材出口的反傾銷案件,這對國內鋼材出口勢必會產生一些影響。
今年我國的鋼材出口量會比前兩年下降一些,但依然會維持高位。
從房地產需求來看,中金公司分析師陳健恒表示,目前一線城市的房地產銷量在回落,而二三線城市的銷量還會維持一段時間。“土地出讓量沒有起來的話,房地產必然會降溫,而基建的反彈也沒有到2009年的水平,只是階段性的,將呈現前高后低態勢。”
從去年開始,國內用鋼需求已經下降,今年還會繼續萎縮,現在整個黑色產業鏈中,鋼廠是最幸福的,但要長期保持高利潤卻又不是現實的。鋼廠要在盈利良好的情況下做一些技術改造。
不少專家直言,中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的背后,還隱藏著債務危機、無序競爭、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針對上述問題,中國鋼鐵行業已經達成了共識,即:以減量化為主線,推進有序化、品質化、綠色化、國際化、多元化、服務化、差異化、智能化“九化”協同。
隨著中國鋼材需求不斷下降、產能大量過剩,有觀點認為,這一現狀使中國鋼鐵大量出口,導致世界鋼材價格下跌,進而加劇全球鋼企經營困難。未來隨著美元指數升高以及利率的變化,中國鋼企的出口動力也會相應下降。
針對全球鋼鐵需求萎縮、貿易摩擦加劇的現實,中國鋼鐵企業也在謀求出口戰略的變革。
除了繼續保持產業優勢,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中國鋼鐵還將從“大出”向“優出”轉變,實施優質產能國際合作,重點布局市場潛力大、投資環境好、互補作用強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更多資訊請關注冶金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