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美國制造會比中國制造更便宜?制造產線升級迫在眉睫

時間:2016-04-0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實現智能制造,建立智慧工廠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節點性地進行革新,而不是追求一步到位的顛覆,是目前國內傳統生產線向智慧工廠順利升級的關鍵。

智慧工廠包含的范圍太廣。

中國是制造大國,“中國人幾乎制造了整個世界”的說法,并非空穴來風。有統計數據顯示,全球95%筆記本電腦,全球33%手機,全球制鞋業的近50%,都來自中國。然而,前段時間網上有熱議,到2018年,在美國制造的東西比在中國還便宜2%~3%,理由是美國制造業的自動化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中國。

的確,在人工、土地等各項成本都日漸提攀高的情況下,傳統制造生產的升級更新,成為支撐中國繼續作為制造大國乃至制造強國的重要因素。

以目前的技術和應用需求來看,要真正實現智能制造還是很有難度,企業要建立起智慧工廠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格力總裁董明珠曾提出,“我的企業能夠擁有核心技術,而且擁有創造能力的時候,我應該把它極大化,而且社會化,不僅是為我自己服務,還希望能與全世界共享。”

那么,智慧工廠的改造升級,究竟是不是口號?

事實上,國內很多企業都已經意識到智能生產的重要性,很多制造業巨頭開始布局機器人產業,格力電器、美的、奇瑞等,都在此列。但由于中國機器人整體起步較晚,整機落后,核心零部件落后,在傳統機器人領域形勢并不理想。

高工產研機器人研究所(GGII)調研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的銷售量為7.5萬臺左右,約占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的28.4%。而這一數字仍在持續上浮。

訂單個性化、生產柔性化、管理智能化,是目前國內企業對于智能制造的最直白理解。“不僅是生產實現自動化,每個產品能保證有唯一條碼追溯生產過程,還要通過柔性生產來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海目星精密激光及能源行業中心總經理張松嶺告訴高工機器人網。

而機器人能很好的將制造的批量化、標準化和精細化結合起來。“我們常說的機器換人,并不只是用機器人換掉人而已,而是要讓機器人比人做的更好。”泰達機器人總經理陳大立認為。

值得一提的是,從生產到包裝到物流,制造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可以通過機器人來實現,“很多企業都只關注前端生產,把生產車間做的很整潔,講究生產自動化智能化,卻忽視了后端的倉儲,”東方精工(002611)副總裁謝威煒向高工機器人表示,其實后端的倉儲智能化很重要,是企業提高效率、節省成本的重要部分。

據相關數據顯示,當前發達國家的倉儲自動化普及率為80%,但目前在國內市場,這一數據大為遜色。東莞力生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高強告訴記者,目前在國內擁有自動化倉儲關鍵環節技術的企業并不多。在這一領域,國內企業還大有所為。

實現智能制造,建立智慧工廠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節點性地進行革新,而不是追求一步到位的顛覆,是目前國內傳統生產線向智慧工廠順利升級的關鍵。“讓世界愛上中國制造”,將不再是句空話。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