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據工信部網站消息,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等三部委近日聯合印發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引導我國機器人產業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
《規劃》本著立足當前,兼顧長遠的指導思想,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緊密圍繞我國經濟轉型和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堅持“市場主導、創新驅動、強化基礎、質量為先”原則,實現我國機器人產業的“兩突破”、“三提升”,即實現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和高端產品的重大突破,實現機器人質量可靠性、市場占有率和龍頭企業競爭力的大幅提升。
《規劃》提出了產業發展五年總體目標:形成較為完善的機器人產業體系。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明顯增強,產品性能和質量達到國際同類水平,關鍵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基本滿足市場需求。并從產業規模持續增長、技術水平顯著提升、關鍵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集成應用取得顯著成效等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目標。
對此,國信證券指出,國內機器人的需求來自產業升級、機器換人、工況需求和人口結構。國內多領域自動化依賴程度日益增加,勞動力成本提高,機器換人潛力大。而老幼人口占比不斷加大,服務機器人作用凸顯。
中金公司認為,受益于需求端(國內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擁有全球最大的制造業規模和最大的自動化裝備潛在市場)以及供給端(國內機器人自動化裝備龍頭與外資廠商的差距縮小)雙重因素的推動,中國將涌現出世界級的機器人自動化廠商。
種種跡象表明,隨著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逐步推進,對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裝備需求也迎來爆發期。分析人士預計,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我國機器人產業也將迎來迅速增長的黃金時期。從今年政府報告提出“中國制造2025”,到各部委印發有關推進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文件通知,同時地方政府大力投資,國內產業園數量再攀新高。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我國機器人市場將迅速發展至萬億數量級,“蛋糕做大”的同時將會刺激更多市場主體進入這一行業。
平安證券表示,過去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行業復合增長30%,不過截至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數量僅為日本的10%和德國的25%,市場空間很廣闊;與中國當前近似的日本上世紀80年代,曾因人力成本上升驅動機器人行業10年復合增速近50%,由此預計,兩到三年后機器人將開始爆發性成長。
市場人士指出,人口紅利的消退以及“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給機器人產業帶來了重大的發展機遇;機器人行業相關上市公司面臨中長期的投資價值。
投資標的方面,國信證券認為可從以下四主線布局:
1、全產業鏈布局的上市公司,看好機器人、新時達、巨輪股份。
2、重點在上游布局核心部件生產的企業,重點關注匯川技術、上海機電。
3、加大機器人本體研發、重點拓展下游應用的公司,建議關注博實股份、亞威股份、科遠股份。
4、集中于系統集成的國內企業,看好慈星股。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