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低碳環保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們的生活,循環經濟時代到來了,傳統材料及工藝已不能滿足發展要求,節能環保、輕量化、3D打印越來越成為塑料企業關注的熱點,新型材料勢必將成為塑料企業的發展方向,從現今塑料行業發展趨勢來看,這三大方向將成為未來塑料企業的重點發展方向。
一、環保、可降解塑料應運而生
就中國目前塑料行業情況而言,發展再生資源產業是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產業的重要內容之一。受環保力度不斷加碼,國家對環保再生產業的重視程度逐漸加大,其中塑料作為“白色污染”的主要來源,它的再生環保更是受到環保人士的諸多關心。
作為環保性塑料制品的生物降解塑料、高科技功能性新型材料和廢舊塑料的回收利用等正成為全球矚目的究開發熱點,其中生物降解塑料發展尤為迅速,也使塑料生產商認識到生物降解塑料市場的巨大商機。
生物降解塑料主要的目標市場是塑料包裝薄膜、農用薄膜、一次性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相比傳統塑料包裝材料,新型降解材料成本稍高。但是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人們愿意為保護環境而使用價格稍高的新型降解材料,環保意識的增強給生物降解新材料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當然,降解塑料由于在某些性能方面仍有所欠缺,其不可能全部替代現在石化類普通塑料制品在某些領域的應用。對于降解塑料的市場空間,專家覺得,降解塑料應用于垃圾袋、地膜、購物袋等規模的前景看好,據保守估計,未來中國將有300萬噸的需求量。因此,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發、生產與應用對塑料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汽車塑料潛力股
我國是當之無愧的汽車城,汽車擁有數量僅僅排于美國后面,目前已超過1億輛,穩居世界第二位。與此同時,我國也是全世界汽車行業制造大國,據統計,年產各類汽車達1800多萬輛。
從節能減排角度看,盡量減輕汽車自重是最有效的辦法,而盡量使用以塑料為標志的高分子材料是實現汽車減重的最為有效和有力的途徑。
盡管我國汽車制造工業使用塑料材料的整體水平還未達到世界領先程度,但無論是乘用車還是貨運車每年所需要的各種塑料材料的絕對數量都在數百萬噸以上的,大約占全國各種塑料制品年產量的十分之一,而且較之農用、建筑用、包裝用等其它門類的塑料制品,其產品的經濟效益都是名列前茅的。
塑料汽車零部件比傳統金屬零部件更具成本優勢,盡管等單位的金屬材料要價高于車用塑料,然后者卻更具可行性,能夠大大降低加工、組裝以及其他后期費用,此外,隨著日后高性能塑料在汽車領域的的面積使用,其價格必將進一步下跌。此可見,車用塑料市場前景相當廣闊,這成為眾多塑料企業關注的熱門領域所在。
塑料作為新型的零部件材料,不僅能減輕汽車自重,從而降低油耗和減少排放,還能大幅地降低采購成本、提高汽車動力和增強其安全性,最終使汽車在安全和成本兩方面表現出更佳的性能。
三、3D打印材料充滿幻想
3D行業權威報告稱,過去三年3D打印市場的年平均增長率為27.4%,預計2019年3D打印市場規模將達到60億美元。其中,在醫療方面的應用市場份額占到15.1%,預計2025年該市場可達到19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超百億元。
事實上,3D打印行業要想發展,除了3D打印機本身的軟硬件之外,決定這個行業的另外一個核心要素就是材料科技。3D打印材料研發和突破是3D打印技術推廣應用的基礎,也是滿足打印的根本保證。
你可知道,廢塑料回收1億噸就相當于節省3億噸原油。據悉,我國廢塑料產生量約3413萬噸,再生利用量達到2487.8多萬噸,占我國塑料消費量的30%左右,相當于節約原油4000多萬噸,成為節能減排的重要生力軍。
隨著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科學合理安全處置廢塑料成為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的重要課題。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塑料再生利用產業從回收利用總量、從業人員規模、分選技術進步、加工裝備革新、產品應用范圍、公眾認知等方面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在取得顯著成就的同時,我國的廢塑料回收利用產業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中華全國供銷總社再生資源管理辦公室主任管愛國表示,目前我國廢塑料回收處理中仍然存在著相關管理法規、市場規劃和產品標準缺乏的問題,以及經營不規范、資源利用率低、廢塑料分類不細等現象。為此他提出,要促進我國廢塑料回收再利用產業的健康發展,就必須進一步完善相關法規政策和稅收制度,大力推進技術創新,提高回收效率和無害化處理水平。
目前,我國合成樹脂消費量達7000萬噸,自給率為73.8%,其余都要靠進口來滿足,而廢塑料的回收利用可以有效緩解原料供給不足的矛盾。同時,我國每年塑料廢棄量達到3000多萬噸,如果不能有效地回收利用,隨意丟棄,將會給環境帶來壓力。
另外,做好廢塑料的回收利用工作,就相當于提高了石油資源利用效率,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我國原油資源短缺,對我國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據悉,自2006年以來,我國累計回收再生廢塑料達1.2億噸,按照1噸合成樹脂消耗3噸原油計算,相當于節省了3.6億噸原油。
更多資訊,請關注塑膠行業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