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供給側改革,格力以“智能化”發力

時間:2016-03-2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 3月的兩會時間,“供給側改革”無疑是熱點話題之一。習近平總書記10日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3月的兩會時間,“供給側改革”無疑是熱點話題之一。習近平總書記10日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李克強總理在主持召開“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會議時也再次強調,要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

“供給側改革”成為熱詞,理所當然。

自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來,以“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式開啟大幕。討論并推動“供給側改革”,并不是跟風趕時髦,而是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現狀,在對經濟發展趨勢做出準確判斷的基礎上,提出的新思路與新方法。2007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逐年下滑,但需求刺激效果甚微。需求不足僅是表象,供需錯配才是實質。因此,需要從供給端著手改革。眼下,供給側改革正從“高頻詞”化身成為政府、企業明晰而具體的改革“路線圖”。

那么,究竟何謂供給側改革?簡單說來,從需求與供給的構成及其相互關系的層面看,需求側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四大要素”。所謂供給側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供給和需求實現最優配置(而不是“錯配”),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其在本質上,就是從財富的“原點”再出發,發掘經濟增長的“真動力”。

當下,加強供給側改革,就是要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擴大有效供給,保持供給與需求的平衡,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特別是,需要促進產業優化重組,提高產品的含金量,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

供給側是一場新的“系統性改革”。對于“中國制造”來說,現階段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供給側和需求側之間的矛盾突出。有數據表明,2015年,中國人海外消費了1045億美元,大到電器,小到指甲刀、牙膏,無一不出現在國人的海淘“購物籃”中。這在某個側面擊中了中國制造業的“痛點”——有消費需求,卻滿足不了。長期以來,中國制造業由于忽視了“提升消費品品質”、“轉型升級”等供給要求,在消費者對優質、智能、個性化商品的需求面前,難免顯出“捉襟見肘”的尷尬。

不過,筆者注意到,也有格力等品牌,較早意識到了“中國制造”在需求與供給方面的“錯配”問題的解決上,早早埋下了不少“伏筆”。例如,格力以技術創新為支撐,以“讓世界愛上中國造”為目標,大力推行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能產品,并以此為“抓手”,推動格力的家電產品轉型升級。

2016年前,格力相繼布局工業裝備、機器人、高端模具等領域,在家電主業之外,開辟了“多條跑道”。最近,格力的“智能”動作頻繁。3月2日,投資50億元的格力智能裝備制造業產業園在湖北武漢的蔡甸區開建;3月7日,發布公告稱擬收購主營新能源汽車的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3月8日,在北京推出大松高端電飯煲萬人體驗行動……格力的轉型脈絡也由此更加清晰。董明珠兩會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格力正在加速實現產業轉型,將過剩產能轉化為優質產能,同時重點加速智能化的發展。”

針對格力的這些做法,供給側改革理論研究專家賈康尤為贊賞,“像格力這樣,把空調、分布式能源、手機結合在一起創造出的智能家居,就是真正的供給側創新。”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智能”格力將能更大范圍、更大力度、更深高度地滿足國人的需求。

如今的格力,秉承創新精神通過智能制造解決產能過剩、低產低質的行業問題,是真正的供給側改革。在某種程度上,格力的這些“智能化產品”做法,無疑也為中國制造的供給側改革提供了一個可資借鑒的“樣本”。反觀格力的發展,格力能夠做到這些,并非偶然。格力一直以技術創新和產品質量立業,而這二者都是供給側改革的“基因”。

顯然,供給側改革不是一句口號,也不是簡單的產品升級。需求是動態發展的,供給也必須不斷轉型升級。也許從格力的“智能化”進程之中,我們能夠越來越清晰地看到,中國制造業通過秉承“工匠精神”和推動技術創新,從而推動產業和產品不斷轉型升級,才能“配對”需求的“增長步伐”。這也是供給側改革必然的命題。

更多資訊,請關注自動化軟件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