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將“多出來”的鋼鐵用于擴大鋼結構建筑,不僅消化了“過剩”的產能,同時也發展了節能產業。
“我國國內95%以上的鋼筋混凝土和砌體結構建筑,是造成建筑能耗大的主要原因。”參與上述研討會的專家介紹,鋼筋混凝土和砌體結構的材料回收利用率低,這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結構拆除后,主要都是建筑垃圾,處理起來需要花大量費用。
“相比之下,鋼結構建筑都堪稱節能先鋒。”孫憲華介紹,當下,我國民用、橋梁、海洋工程、非標成套裝備制造(包括新能源風電、核電、智能電網、三網合一)等領域的基建工程,處在持續高速發展之中,建筑用鋼需求量很大。鋼結構建筑的發展,不僅會對鋼鐵產能過剩起到緩解作用,還會在全生命周期內,以循環使用的方式,將“廢”鋼資源儲備起來,達到“藏鋼于建筑”、“藏鋼于民”的戰略目的。
據了解,針對工程所需,鋼結構產品實行的是工業化預制、定制,不僅施工周期有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和工期有保證,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土方作業帶來的大量霧霾煙塵。還有,做成的鋼結構建筑,保溫和抗震性能優良,假如遭遇地震,各種損失一定比磚混結構的房子小得多,災后重建的費用也低得多。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國和消費國,但我國境內的鐵礦資源較為貧乏。過去10年,我國鋼鐵業由于超常發展,導致我國今后鐵礦石供給依賴海外的狀況越來越嚴重,所以,建立穩定的鐵礦資源供給戰略,既要開源,又要節流。
“開源主要集中在上游供應商,而節流工作就是下游生產商的功課。”中國建筑[0.36%資金研報]金屬結構協會鋼結構分會副會長張在勇介紹,作為鋼結構的最新應用成果,波腹板鋼構件已被列為國家現階段的新型建材,其在大型橋梁、機場航站樓、地鐵隧道等工程中普遍應用,證明這種產品除了美觀、重量輕、跨度大外,還集“綠色、節能、創新”為一體,經過專家的測算,該產品的用鋼量,比傳統H型鋼節約30%—60%。
“波腹板鋼結構的節材效果沒有疑義,現在欠缺的是國家推動。”孫憲華介紹,不管是平板H型鋼結構還是波腹板鋼結構,作為一個新興產業,至今未能得到快速發展,一個重要的瓶頸就是在產業鏈匹配上缺乏國家標準。
對于政策、產業及市場的配套,孫憲華表示,鋼結構未來產量有望達到5000萬噸—6500萬噸;鋼結構房屋建筑占全國房屋建筑總量約15%—20%左右。對于這一市場需求,華興也和其他同行一樣,希望政府推出相應的鼓勵政策,鼓勵企業加大研究開發投入,擴大市場份額,在社會影響力以及客戶接受度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之后,再轉入居住類的建筑上。
更多資訊請關注冶金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