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正在為廣東傳統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新探索。3月1日,佛山眾陶聯產業平臺成立。該平臺將以陶瓷產業供應鏈為切入點,構建B2B+O2O全球對接平臺,降低陶瓷產業鏈交易合作成本。平臺運行第一年,預計參與產業鏈企業產值達1000億元。佛山市委書記、市長魯毅表示,這是佛山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有益嘗試。
為探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路徑,落實降成本等經濟發展任務,佛山市以陶瓷產業作為試點,引入金融機構進行了頂層設計,希望打造中國最大的陶瓷產業鏈服務平臺。該平臺吸引了14家佛山知名陶瓷企業和一家金融投資集團參與發起成立。佛山市商務局預計,平臺運行第一年,預計參與產業鏈企業產值達1000億元。
陶瓷產業規模巨大,也是廣東傳統優勢制造業的典型代表。據悉,佛山擁有全國最大和產業鏈最完備的陶瓷產業集群,集聚了一批享譽國內外的陶瓷品牌和代表性企業。與此同時,國內陶瓷產業也面臨嚴重產能過剩,行業正在經歷“寒冬”。
“產業+互聯網+金融資本”是該平臺的核心。在佛山眾陶聯產業平臺的簽約成立儀式上,佛山眾陶聯產業平臺董事長、東鵬控股董事長何新明表示,平臺將分階段建立供應鏈、營銷O2O、物流、跨境電商、金融、技術服務等子平臺,建成產業新業態,最終構建成佛山陶瓷產業創新的商業生態系統。
魯毅表示,佛山眾陶聯產業平臺的建立將有力推動陶瓷產業與互聯網和金融資本整合,優化產業協同效應,提升產業資源集中度及整體盈利水平,這是佛山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有益嘗試,也契合該市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
在簽約成立儀式上,魯毅還表示,今年佛山將以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為抓手,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實施改善消費品供給、降本增效和制造業升級三大專項行動,大力發展“互聯網+智能制造”,著力擴大有效供給。
更多資訊請關注建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