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珠三角掀“機器換人”浪潮 工人素質進一步提升

時間:2016-03-0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珠三角制造企業掀起“機器換人”浪潮,大量引入“機器人”實施智能化生產。在企業提高效率的同時,產業工人工資增長、積極提升自身素質,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

“機器換人”潮涌,工人薪酬素質不降反升從抗拒引進機器人到與機器人共贏,高素質工人已成為珠三角制造業第一資源。

據新華社廣州2月29日電  珠三角制造企業掀起“機器換人”浪潮,大量引入“機器人”實施智能化生產。在企業提高效率的同時,產業工人工資增長、積極提升自身素質,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

年輕的陸湘在成排忙碌的機器人前緩緩踱步。為它們編好程序之后,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巡查、監測。走在這條水槽智能化生產線上,記者看不到成群的工人。一個技工,一個搬運工,加上6臺機器人,代替了50個工人。

廣東櫻奧廚具有限公司行政副總經理陳從漢說,公司4年前開始引入機器人實現自動化智能生產,員工從當時的600多人減少到現在的260人。主打產品不銹鋼水槽產量不降反升,每個產品成本還減下了5元。

效率的提升為漲工資創造了前提條件。陸湘的工資從4年前剛進廠時的每月2000多元,漲到了目前將近6000元。其他崗位上拿計件工資的工人,因機器人提升了生產效率,工作量也提高了,工資隨之上漲。

“當公司宣布要引進機器人時,我有些好奇,但也有些抗拒,怕應付不來。”在廣東松下環境系統有限公司工作了16年的鄒翠儀說。為適應自動化生產線的工作,高中畢業的鄒翠儀一邊上班,一邊在公司與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合辦的“松下大學班”學習。1年前,鄒翠儀從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獲得了大專文憑。現在她當任公司馬達部系長,負責這條自動化生產線的人員管理、成本控制和產品品質,工資提升了兩成。

“多一個技能,就多一份提升的可能。這個時代不學習就會被淘汰。”順德區樸田電器有限公司的技工莫燦金說。他管理著公司新引進的機器人生產線。已是大專畢業的他仍然感到提升素質的迫切壓力。

“同樣是機器人操作工,有的只會編程,但有的既會編程又能維修排除故障,后者就能拿更高的工資。”陳從漢說。已經有4年機器人操作經驗的技工陸湘,目前正在就讀成人高校,渴望今年拿到本科文憑。

在順德區樸田電器有限公司車間里寫著這樣一條標語“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員就是第一資源”。在珠三角制造業轉型升級中,越是自動化率高的企業,越是重視員工。樸田電器總經理郭輝說,企業在轉型升級中,創新無處不在,比如管理意識提升、工藝流程改進、實用新型創新等。每一項都能帶來利潤,但每一項都需要高素質人才。

位于佛山市高明區的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由一家傳統紡織廠升級為一家高新科技企業,靠的就是全員創新。羅曉輝是溢達制衣廠自動化車間梭織車縫部的一名普通員工。兩年前她提出的設備改造意見被吸取。技術創新后,一個人可以操作兩臺機器,每個小時完成500多件,效率提升了5倍。做出來的成品質量也非常穩定,她的工資也跟著翻了倍。

“機器人的確能提升效率,但不能從根本上代替人。”溢達公司集團卓越工程部總監毛志剛說,“人的素質提升之后,可以做更復雜的工作。”在使用機器人的過程中,溢達員工共創造性地設計、生產小配件285款,擁有了183個專利。

溢達公司總經理馬偉萍說:“公司花了很多錢舉辦公開大學,推動人的升級。工人已由一般普工向多技能技工轉變。對比集團的海外工廠,國內工廠的生產效率高出30%。高工資的中國工人在溢達反而是個優勢。”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