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來,在勝利油田信息化管理中心和工程技術管理中心的指導、支持下,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緊緊圍繞采油工程核心業務,夯實工程數據基礎,加強采油工程信息化建設研發、技術支持和服務,全力打造采油工程決策支持系統。同時,政策利好助力石油開采儀的開發,也幫助石油行業更進一步。
“數據是基礎。”中石化高級專家、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汪廬山說,“夯實源頭數據基礎至關重要。”
標準和機制建設是“游戲規則”,也是數據暢流的保障。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根據油田“數據中心”的整體設計,結合采油工程領域的業務特點和工作流程,完善了數據庫標準結構,制定了相應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機制。
在此基礎上,他們建立了涵蓋油藏工程、采油工程、鉆測錄工程、地面工程的采油工程專業應用數據庫,實現了采油工程源頭數據向油田數據中心的實時加載。
如今,采油工程專業應用數據庫每日定時同步加載油田“數據中心”數據,包括源頭數據、分析化驗、鉆測錄、測井成果、開發月報等737張數據表,日均同步記錄數12.1萬條,已成為采油工程系統領域最重要的數據支撐。
數據基礎搭建牢固后,圍繞采油工程核心工作,面向不同主題業務,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建設了“勝利油田采油工程決策支持系統”,搭建了油田采油工程信息化的基本技術構架和應用平臺。
在采油工程決策支持系統中,他們開發了工程信息集成、工程數據處理、作業設計管理、鉆采方案管理、鉆采專家支持、方案輔助編制等應用功能,為各級管理、科研人員開展技術適應性分析、科學決策、方案制定及優化提供信息支持。
汪廬山介紹,目前,該系統在勝利油田得到了較好的應用,為采油工程的精細管理、優化運行和科學決策提供支撐,實現了信息化對采油工程主體業務的效率提升和工作流程優化。
如今,單井的鉆井、錄井、試油、生產、作業、動態監測等信息,以及區塊單元的地質、油藏、井筒、生產動態等信息的全方位集成展示,實現了13720口井設計、106個工程方案編制和58個區塊單元的實施效果跟蹤。
“這一系統在方案設計優化決策支持上的效果顯著。”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逐步建立起不同工藝的配套模式,支持方案優化編制。針對注水工藝形成了適合不同油藏、井況、工況的7套標準化分層注水工藝管柱配套模式;針對復雜結構井完井工藝,分析整理了23套工藝管柱配套模式;針對舉升工藝,形成了24種常用舉升工藝管柱配套模式;初步建立了涵蓋修井完井、采油、注水、壓裂、稠油熱采、堵水調剖等6類主導工藝的47個典型案例。
另外,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還搭建起采油工藝優化軟件共享技術平臺。根據采油工程主導工藝需求,結合油田實際,他們充分發揮工程軟件對方案編制及單井設計優化的支撐作用,加強采油工程專業軟件管理,提高投資效益,逐步建立具有勝利特色、適用于不同工藝類型的主流軟件技術系列。
更多資訊請關注石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