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我國的各種汽車生產企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1000余家之多,而年生產能力500臺以上的不足100家,最多的是年產100臺左右的中、小型汽車生產企業;我國的各種隨車起重機生產企業有40余家,生產形成規模的企業8~10家。
我國的各種汽車生產企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1000余家之多,而年生產能力500臺以上的不足100家,最多的是年產100臺左右的中、小型汽車生產企業;我國的各種隨車起重機生產企業有40余家,生產形成規模的企業8~10家。
目前,我國隨車起重機生產企業多數是大企業下的分支公司或副產品,年生產能力在200臺以上的不足5家,最多的是年產能力僅幾十臺的中、小型汽車生產企業和專用車生產企業。隨著汽車行業的整合及國有企業改制使一些因場所,資金,技術,人才等原因而不能正常生產,處于停產,半停產的企業為數不少。今后這些企業能否生存下去,怎樣生存是當前每個企業的頭等大事……。值得行業關注的是,目前一些正在深入進行體制改革的企業已經加入或正在準備加入隨車起重機生產企業行列,另一方面國外知名起重機生產企業不在單純在我國銷售他們的產品,而是開始在我國建廠生產他們的產品,這都將加快我們隨車起重機市場的競爭和繁榮。
一、生產企業的現狀
進入二十世紀后我國將完全加入世貿組織(WTO),汽車行業也將全面對外開放,而我國的汽車制造企業和隨車起重機生產還處于落后的狀態。雖然生產廠家很多,但真正能夠自我開發產品的卻是少的可憐,特別是那些沒有自己的品牌,缺少資金、廠房、設備,技術力量又不足的企業,無法保證正常生產,只能靠臨時的市場補缺,用效仿他人產品來混日子,沒有市場競爭力……,而在深圳,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窗口,行走在特區的隨車起重運輸車大都是二手歐洲品牌的外國隨車起重運輸車,它幾乎壟斷了當地市場,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種局面呢?
1、我國隨車起重機行業起步較晚,現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近幾年才有了長足的發展。根據2005年中國工程機械起重機行業年會統計,2005年1~10月份全國隨車起重機銷售量為1483臺,到年底進總銷售量能達2000臺左右。我國隨車起重機的銷售量僅占移動式起重機的13%,而發達國家隨車起重機所占比例較高,例如日本、韓國隨車起重機的產銷量占到移動式起重機的500以上,可見其發展的空間之大。
2、國家幾十年來實行的計劃經濟的陰霾還沒有散去,既由國家投資建廠,生產銷售由國家安排,沒活會有人給你找,沒錢會有人給你送,形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惰性,企業缺少自主研發新產品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地域、行業的封鎖和保護是這些低下企業生存的土壤,國家現行的汽車產品《公告》制管理包容了這些弱智企業。目前一些企業早已停產,但是由于《公告》管理機制處于生時管的緊,沒了無人驗的狀態,致使有的企業利用“公告”進行掛靠經營;而有些地方將《公告》作為資產運行轉手,使那些不具備生產條件的企業上崗,導致生產出的產品低下,危害國家和人民財產及生命安全。
4、缺少對價格市場的理性思考和正常市場競爭意識。一部分中、小企業特別是非正常進入該行業的企業和單位,沒有長遠的發展目標,為了眼前利益,不注重產品結構性能和質量標準,采用降低配置,偷工減料的方法,廉價生產,造出的產品“以小充大”、“以次充好”,它既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又擾亂正常的市場競爭,用犧牲企業自己的信譽,換得蠅頭小利實現低價格銷售,而使那些正常生產的企業蒙受重大損失。一部分沒有完整產品質量保證管理體系,缺少經營場所、資金和人員,生產出的產品部件質量不佳,配置不全等,這種低成本的產品,形成低價格銷售,擾亂了正常市場競爭。
5、缺乏經營的誠信理念和社會責任感。由于有些資質(肢體)不全的企業,經營缺乏誠信理念和社會責任感,生產出的產品質量難以保證,特別是那些靠游擊方法租賃場所或掛靠經營者,在待業中脫管,根本不理采國家有關部門的規定要求、不參加質量部門進行的專項強檢和接受質量監督(如CCC產品強制認證),使產品質量與認證標準的一致性無法保證。同時對已售出的產品配件供給、三包維修服務等工作保障也不能到位,無序進行,這樣嚴重的損害了消費者權益。在目前發生的事故中,由于有些因資質不全或未經檢驗認證企業生產出的車輛造成的因素很高。
對上述生產企業的現狀和汽車產業中存在的問題,國家經貿委、公安部等有關部門自2001以來加大了治理整頓加力度,對汽車產品實行了“CCC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體制,并先后下發了國經貿產業(2001)808號、國家發改委令2004年第8號、國家發改委公告2004年第31號等多項政策法規性文件,在2004年第8號〈汽車工業產業政策》文件中,從政策目標、發展規劃、技術政策、結構調整、準入管理、產品開發等十三項內容進行了政策規定,為促進汽車產業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相信在十一五期間,目前的中、小型汽車企業,既隨車起重機企業的這種現狀將會得到根本的好轉,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做出較大的貢獻。
二、生產企業的發展
中、小型汽車企業和隨車起重機生產企業怎樣生存與發展呢?只有“創新”努力開發新產品,全力打造自己的品牌,開創自我空間占領市場,從市場中獲得生存的養分和活力使自己生存,在生存發展,在發展中壯大。
下面從隨車起重機這一視解,談點有關“創新”的想法:
1、擴大產品品種。企業應建立起完備的產品研究開發體系,使產品系列化,品種齊全,要形成大、中、小完整系列,增多產品數量,只有這樣才能使生產規模不斷擴展,使企業逐步地發展壯大。
2、增大起重力矩。目前我國的隨車起重機大部分是3~8t和起重力矩大多集中在60~240KNm,2006年由徐工集團隨車起重機公司生產的SQ16ZB4隨車起重運輸車,最大起重力矩40t.m,是目前國空噸位最大、技術含量很高的產品,目前通過商檢,亮相國際市場。有資料介紹在深圳特區(稱物流的天堂),隨車起重運輸的吊重范圍在5~25t之間。所以我們要開發出新的大起重力矩的產品。
3、增加起重機功能。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物流、運輸業的迅速崛起,隨車起重機以其快速、靈活、高效、便捷、集裝卸運輸合二為一的優勢,被越來越多客戶群體接受,而在功能上我國主要是以起重作業和運輸物料為主。但國外的隨車起重機大多是具有一機多用的功能,如:在吊頭部分加裝抓具、抓斗、吊藍等,我們要在這方面加大產品開發力度。
4、要全力打造自己的品牌。目前我國的隨車起重機生產企業大多為企業的附屬單位,正因為如此企業沒有自己的專業研究人員和開發隊伍,產品多是模別人的子孫小輩,沒有發展方向和競爭力,發現別人有生,再去模仿豈不是差人一等嗎?少有專業生產企業……,向牡專汽那樣用自主的研發能力,全力打造自己的品牌,靠該產品生存的專業生產隨車起重機公司不多。未來經濟的全球化以及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問題,使得競爭手段從傳統的產品、價格等層次轉移到以品牌為核心的較量,品牌競爭已成為市場競爭的主旋律,就要求我們扎扎實實的工作,若練內功,提高素質,全力完善和打造自身品牌,將品牌打造成不可克隆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柳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曉華在2006年初就提出了“造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第一國際品牌”略方針,是企業實現競爭升級,大做強的必經之路,也是融入全球產業鏈的必經之路。
5、開創自我空間占領市場,牡專汽公司自1992年開始研發隨車起重運輸車以來通過不斷創新,大膽進行了運行機制的改革,面向市場,結構優化,人員重組,引進設備,進行刻苦的技術研發,使多種產品受到用戶認可,贏得了市場。近幾年,在同類產品中名列前茅,產品獲得了國家專利,并是首次通過國家“CCC強制性產品認證”的專用汽車制造有限公司。
我們期待我國隨車起重機行業,向世界高端和前沿發展,那些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隨車起重機生產企業無疑將會謀得自己的一片天地,迎接明天的輝煌。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下一篇:
?
2007年上半年中國起重機進口量值?
2007年上半年中國起重機進口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