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打好政策“組合拳” 化解鋼鐵過剩產能

時間:2016-02-2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與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全球經濟放緩等引發需求端不振,此前急速擴張并拉動我國經濟的傳統行業,產能過剩現象開始顯現并日漸嚴重,鋼鐵行業已經成為產能過剩規模最大、最嚴重的領域之一。

“國務院發布的《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提出,2016年開始,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1.5億噸,行業兼并重組取得實質性進展,產業結構得到優化,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產能利用率趨于合理,產品質量和高端產品供給能力顯著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好轉,市場預期明顯向好。

長期以來,我國鋼鐵工業隨著國民經濟發展總量不斷擴張,粗放式的發展方式沒有得到根本扭轉。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與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全球經濟放緩等引發需求端不振,此前急速擴張并拉動我國經濟的傳統行業,產能過剩現象開始顯現并日漸嚴重,鋼鐵行業已經成為產能過剩規模最大、最嚴重的領域之一。

2月4日,國務院發布的《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2016年開始,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1.5億噸,行業兼并重組取得實質性進展,產業結構得到優化,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產能利用率趨于合理,產品質量和高端產品供給能力顯著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好轉,市場預期明顯向好。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認為,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的文件強調有效執行,這是一個強大的武器。

“硬措施”化解過剩產能

鋼鐵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原材料產業,投資拉動作用大、吸納就業能力強、產業關聯度高,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鋼材市場需求回落,鋼鐵行業快速發展過程中積累的矛盾和問題逐漸暴露,產能過剩問題尤為突出。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我國又走入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此時化解過剩產能的重要性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任何一次過剩產能的化解都殊為不易,尤其鋼鐵集中在上游的資本密集型行業,牽一發而動全身,涉及到下游的電力、房地產、汽車、化工乃至整個當下我國的傳統行業。

對于舊的過剩的產能進行裁撤淘汰,無論從經濟轉型升級還是歷史發展規律角度來看,均為大勢所趨。在新形勢的倒逼下,一定立足全盤,決不搞刺激和大水漫灌,要以“硬措施”化解產能過剩,并充分發揮市場倒逼機制作用,能用市場辦法解決的,就要用市場辦法解決。

因此,必須嚴控增量、主動減量、優化存量,突出解決好“錢”、“債”、“人”三個關鍵問題。為此,《意見》強調了3個基本原則:一是堅持市場倒逼、企業主體;二是堅持地方組織、中央支持;三是堅持突出重點、依法依規。

事實上,通過制度創新才能從根本上對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起到化解作用,因為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制度原因引起的。但我國現行的鋼鐵行業管理主要依靠行政審批,在巨大市場需求拉動下,企業更多注重規模擴張,致使鋼鐵產能逐年攀升,通過行政審批手段嚴格控制產能收效甚微。

事實證明,靠現有管理辦法難以管得住鋼鐵行業盲目發展,應當探尋既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又能有序發展的行業管理新辦法。《意見》指出,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要著眼于推動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方面,要嚴禁新增產能,對違法違規建設的,要嚴肅問責。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等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達不到標準的鋼鐵產能要依法依規退出。另一方面,完善激勵政策,鼓勵企業通過主動壓減、兼并重組、轉型轉產等途徑,退出部分鋼鐵產能。此外,要嚴格執法監管,強化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作用。

“組合拳”化解過剩產能

近年來,產能過剩一直是鋼鐵行業最沉重的話題,控制產能、淘汰落后產能、化解產能等各類招數層出不窮,但越控制越增長、越淘汰越增加,關于過剩的鋼鐵產能,似乎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釋放渠道。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單位GDP對鋼材的消費強度將進一步下降,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消費量將結束持續上升的趨勢,總體進入下降通道,產能、產量、需求嚴重失衡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化解過剩產能需壯士斷腕,痛下決心,如此既有利于重新樹立新的生產方式,亦可助推我國經濟持續健康前行。

李新創認為,國家層面化解鋼鐵產業鏈過剩產能的決心很大,但到底誰被淘汰,還是市場說了算,政府應該起“兜底”的作用,提供公平的政策環境,給過剩產能提供一個完善的出清機制。

在鋼鐵產能高企的時代,除了有效控制產能,更應在需求方面著力,努力化解現有產能,運用多種方式,多管齊下,達到化解產能的目的,并促進行業的良性循環,方是行業沖出困境的有效之法。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表示,綠色、減量化發展,是未來礦山、鋼鐵企業的轉型方向,而化解淘汰過剩產能,則要靠環保、資金這兩把刀。

國家政策引導在去產能過程中雖舉足輕重,但市場的作用更不應該忽視。國務院印發的《意見》比以往更加有效和堅決,強調要堅持市場倒逼、企業主體、地方組織、中央支持、綜合施策,因地制宜運用經濟、法律、技術、環保、質量、安全等差別化手段,打出政策“組合拳”。

為此,《意見》給出了清晰的3條路徑:一是依法依規退出。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技術等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達不到標準要求的鋼鐵產能要依法依規退出。二是引導主動退出。完善激勵政策,鼓勵企業通過主動壓減、兼并重組、轉型轉產、搬遷改造、國際產能合作等途徑,退出部分鋼鐵產能。三是拆除相應設備。鋼鐵產能退出須拆除相應冶煉設備。具備拆除條件的應立即拆除;暫不具備拆除條件的設備,應立即斷水、斷電,拆除動力裝置,封存冶煉設備,企業向社會公開承諾不再恢復生產,同時在省級人民政府或省級主管部門網站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并限時拆除。

不過,就目前狀況而言,不少鋼鐵行業,長期是一個地方的經濟支柱,不但給地方財政創收,還牽涉到就業問題。《意見》要求,要把職工安置作為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企業主體作用與社會保障相結合,多措并舉做好職工安置。安置計劃不完善、資金保障不到位以及未經職工代表大會或全體職工討論通過的職工安置方案,不得實施。

更多資訊請關注冶金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