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機構指出,隨著政策扶持以及投入加大,國內產業鏈上更多具有實力的公司有望脫穎而出,未來投資布局主線將更加明朗。
正如斯皮爾伯格在電影《人工智能》開篇詞中所述:智能機器人將成為人類社會重要的一環。這一時刻正在到來。韓國棋院和谷歌DeepMind公司日前共同宣布:李世石九段將于3月9日至15日在首爾四季酒店和人工智能“阿爾法圍棋”展開5盤對局。圍棋是人類創造的最深奧的游戲,人機對決將真正檢驗人工智能的發展水平。
人工智能“野心”擴張
用一組數據足以說明科技巨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擴張野心。根據量化分析公司Quid數據,自2009年以來,人工智能已經吸引超過170億美元投資。僅2014年一年,就有322家擁有類似人工智能技術的公司獲得超過20億美元投資。自2013年以來,雅虎、英特爾、領英、蘋果以及推特都收購了人工智能公司。過去四年間,人工智能領域的民間投資以平均每年62%的增長速率增加,這一速率預計還會持續下去。
這場人工智能革命第一時間在人才之爭中展開。微軟、蘋果、谷歌、亞馬遜、Facebook和IBM等科技公司投資人工智能比例高達數十億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投入了人力成本。從2013年開始,谷歌、Facebook等公司就四處挖掘人工智能“教父級”的技術專家。在基礎研究領域,這些公司更是加大招聘力度。亞馬遜在歐美地區所提供的人工智能方面的職位超過50個,尋找在機器習得、信息科技以及數據學領域的博士人才。
華盛頓大學教授、艾倫人工智能研究所負責人奧倫·埃齊奧尼說:“在搶奪人才方面這可以說是一場規模浩大的戰爭。”艾倫人工智能研究所的聯合創始人正是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他就是比爾·蓋茨的同學。埃齊奧尼表示:“實際上,每個華盛頓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的教授都被多次邀請加盟這些科技企業。說實話,這樣的邀請確實非常具有吸引力。”
除了大公司紛紛挖角技術大拿,擁有核心技術的小公司也成為收購熱門標的。此次人機大戰的機器人代表方——谷歌DeepMind正是谷歌收入囊中的一家初創公司。與此同時,去年10月,蘋果接連收購了兩家人工智能公司——Perceptio、VocalIQ,這兩家公司分別擁有人工智能圖像分類體系技術以及人機對話語音軟件,未來在智能汽車、智能手機領域這些技術都將成為新品的亮點。
投資路徑清晰
機器人正學習像人一樣思索,并且為人類提供便利。人工智能的諸多分支領域在世界范圍內處于起步階段,并無全球性的領軍企業,國內國外在同一起跑線,進入該領域的企業找準痛點、取得先機很重要。
根據機構調研,人口紅利的消退以及“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給機器人產業帶來重大發展機遇:助老助殘機器人、護理機器人、醫療手術機器人、清潔機器人、娛樂機器人將成為市場重要需求。
我國政府對相關行業的政策扶持力度也相當可觀。按照工信部相關規劃,到2020年前后,中國機器人產業集群規模約2844億元。預計今年陸續出臺實施的33個專項規劃,一方面對行業整體以及細分領域帶來實質性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相關公司將迎來高速發展期,未來基本面得到支撐。
天星資本預計,到“十三五”末,國內機器人保有量將較“十二五”翻番,達到80萬臺,銷量將達到15萬臺;到2025年,工業機器人年銷量將達到26萬臺,保有量達到180萬臺,較“十二五”末增加140萬臺。到“十三五”末,我國機器人產業集群年產值預計將突破1000億元。
巨大的市場蛋糕擺在眼前,如何去切分?聯訊證券指出,2016年有望成為協作機器人元年。在實現人機交互、人機協作過程中,大數據、傳感器等核心技術及零部件將被大量使用。具備大數據屬性的人工智能公司將是機器人“人工智能”化浪潮中最大受益者,看好市場占有率高的語音識別和圖像識別公司。國信證券則指出,可以從四條主線進行投資,全產業鏈布局的公司、重點在上游布局核心部件生產的公司、加大機器人本體研發的下游應用公司以及集中于系統集成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