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新能源消納一直是世界性難題,與國外相比,我國的新能源消納問題更為突出。我國風資源集中、規模大,遠離負荷中心,難以就地消納。新能源集中的“三北”(華北、東北、西北)地區電源結構單一,靈活調節電源比重低。加之近兩年經濟增速放緩,電力增速減慢,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新能源消納矛盾愈加突出。
為促進“三北”地區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消納,國家能源局日前發布《關于做好“三北”地區可再生能源消納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提出充分挖掘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區電能消納潛力和電力系統輔助服務潛力,著力解決棄風、棄光問題,促進可再生能源與其他能源協調發展。
“三北”棄風棄光愈加嚴重
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曾在2016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國“三北”地區棄風棄光問題正進一步加劇。
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15光伏發電相關統計數據,西北部分地區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棄光現象,甘肅全年平均利用小時數為1061小時,棄光率達31%;新疆自治區全年平均利用小時數為1042小時,棄光率達26%。
同時,甘肅和新疆棄光還疊加了傳統的棄風。國家能源局2015年風電產業發展情況顯示,2015年,風電棄風限電形勢加劇,全年棄風電量339億千瓦時,同比增加213億千瓦時,平均棄風率15%,同比增加7個百分點,其中甘肅和新疆棄風比例位于全國前列。2015年甘肅棄風電量82億千瓦時、棄風率39%,新疆棄風電量71億千瓦時、棄風率32%。
據了解,棄風限電各地原因不同,東北的主要問題是火電和風電的沖突問題,目前風電要給其他電源讓路;西北地區主要問題在于用電負荷過小;華北則主要是通道問題。而光伏電站消納矛盾問題凸顯,主要是受當地消納能力不強、開發布局不合理、配套電網建設不同步、外送輸電通道容量有限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
國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用電需求放緩,新增裝機遠超用電需求是造成棄風棄光的重要原因,同時電網通道和電源建設不協調,“三北”地區電力消納能力不高,電源項目建設速度快于電網通道。
可再生能源市場交易受鼓勵
此次《通知》明確,要做好可再生能源發電直接交易工作,推動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納,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積極參與市場直接交易并逐步擴大交易范圍和規模,鼓勵超出可再生能源保障性利用小時數的發電量參與市場交易。
“關于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的指導文件,國家能源局每年都會發布,但以往更多著重于做好外送通道建設工作和加強風電場管理及并網服務等方面,此次《通知》除了明確提出要做好可再生能源的直接交易,還結合去年發布的《電力中長期交易基本規則》(征求意見稿),力推可再生能源參與市場交易的思路顯得比較明確。”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與國外相比,我國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的市場化機制滯后。”上述國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相關人士表示。
從歐美國家新能源發展的經驗來看,在競爭性電力市場中,風電、光伏發電憑借其發電邊際成本低,通過參與市場競爭的方式自然實現優先上網消納,更易于實現新能源消納。
“從部分省份通過新能源參與直購電的方式來促進新能源消納的經驗來看,直接交易要對可再生能源的消納起到實質性的促進作用,需要在可再生能源保障收購政策和市場機制較好融合的基礎上進行。”上述業內人士說。
多舉措提高系統調峰能力
數據顯示,我國電源結構以火電為主,占比達到67%,特別是“三北”地區,占比達到70%。電源結構不合理,系統調峰能力嚴重不足。
影響系統調峰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供熱機組比重。由于供熱機組生產電能的同時又要滿足熱負荷需求,供熱機組在冬季采暖季為保證供熱,不能深度調峰,調峰能力下降較大,一般僅為20%左右。目前,“三北”地區火電機組中,供熱機組占有很大比重,7個省區超過40%,電網調峰更加困難。
對此,《通知》提出做好風電等可再生能源清潔供暖工作,結合風能資源特點和風電發展需求,研究利用冬季夜間風電替代燃煤鍋爐進行清潔供暖,制定促進風電清潔供暖應用的政策和方案,積極開展相關試點和示范工作。
《通知》還強調,加強對熱電聯產機組調峰性能監管。國家能源局派出機構應當嚴格核定熱電聯產機組最小出力,優化熱電聯產機組開機方式,加強對熱電比的監管,挖掘系統調峰潛力,鼓勵熱電聯產機組通過增加蓄熱裝置以及其它途徑提高負荷調節能力,會同省(區、市)能源管理部門協調電力調度機構和熱力調度機構優化熱電運行方式。
《通知》明確,針對“三北”地區電力系統靈活性不夠的現狀,以及風電和光伏發電隨機性、波動性、間歇性的特點,深化輔助服務補償機制,提高輔助服務補償力度,完善推廣電力調峰市場機制,通過深化輔助服務補償機制挖掘當地電力系統調峰潛力。
此外,由于自備電廠是影響系統調峰的一個重要因素,《通知》要求建立自備電廠電量置換機制,加強自備電廠管理。
《通知》還要求,區域電網公司充分發揮區域內各省電力系統余缺互濟作用,按區域統籌科學合理安排發電機組旋轉備用,充分挖掘可再生能源設備潛力。同時,做好可再生能源外送工作,擴大消納范圍。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