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無論是在供給側還是需求側都存在著影響行業經濟發展的復雜因素,但是主要影響因素還是在供給側。石化行業要通過淘汰落后和淘汰“僵尸企業”等措施,有效化解一批過剩產能,同時促進產業優化重組,加快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著力培育新的行業經濟增長點,從而提高優質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更好地滿足正在快速升級的市場需求。
“配合制定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石化聯合會今年將重點組織《石化行業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編制,化解產能過剩,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形成新的行業增長動力。”
中國石化聯合會會長李壽生在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運行形勢發布會上透露,《石化行業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就是從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的角度,石化行業進行的供給側改革措施之一,預計3月底前正式上報國家。
據介紹,該行動計劃措施、目標具體,分行業實施,以具體項目為抓手,精準推動,可落地。措施包括:化解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創新生態環保服務業,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結構性矛盾突出
事實證明,長期靠高投資實現高經濟增速的方式不可持續。高經濟增速掩蓋了許多非市場行為,使得落后產能得以喘息生存。而經濟增長逐步放緩必須更加依靠市場化,這恰是真正的優勝劣汰,鼓勵技術創新,加快結構調整。
2015年12月18~21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2016年和今后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戰略上要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在戰術上要抓住關鍵點,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李壽生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這五項重點措施,為石化行業2016年的經濟運行工作創造了十分有利的工作、市場和政策環境,也給全行業深化改革、加快調整注入了新的活力。
李壽生表示,目前我們整個行業的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國務院領導在分析石化行業產能過剩的矛盾時,明確指出石油化工行業的產能過剩是與鋼鐵、煤炭行業性質完全不同的過剩,石油化工行業的過剩是結構性過剩。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明確提出2016年要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石化行業結構性矛盾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行業貿易逆差十分嚴重。2014年全行業進出口總額為6755億美元,其中出口貿易額為1967.5億美元,進口貿易額為4787億美元,全行業貿易逆差高達2819億美元。
從這個數據中我們不難看出,國內市場有著巨大的產品需求,只是供給能力出現了問題。如合成樹脂貿易逆差就達到430億美元,合成纖維的逆差就達103億美元,只要我們供給能力增強了,這個不小的貿易逆差市場就能夠滿足和實現了。
二是基礎產業產能過剩的矛盾十分突出。化肥、燒堿、純堿、輪胎、電石等行業企業量大人多,淘汰落后產能,關閉“僵尸”企業、控制發展總量的難度很大。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取得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的實質性突破,將是一件十分艱巨的工作。
三是企業和行業創新能力還十分薄弱。目前我們行業轉型升級的主要制約是創新能力薄弱,但創新能力的提升又不能一蹴而就,必須循序漸進,要有一個過程。
李壽生認為,當前行業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原因,與其說是需求不足,不如說是供給能力不強,是快速升級的社會消費需求與緩慢滯后的產業升級之間的深層次矛盾。在當前產能過剩壓力嚴峻的形勢下,提高供給能力、改善供給結構,用供給創造需求,用供給開拓市場,是實體經濟應該承擔的責任。
去產能是重中之重
盡管2015年石油和化工全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約8.7%,然而利潤總額下降19.5%,固定資產投資出現歷史上首次下降,都說明過去一年石化行業景氣度出現下滑,化解產能過剩已成為重中之重。
石化聯合會發布的報告指出,2015年行業經濟運行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產能過剩。目前,煉油業和化工行業產能總體過剩,化工行業結構性過剩更為突出。其中,氯堿、化肥、輪胎、基礎化學原料制造等行業過剩問題十分嚴重,企業之間競爭異常激烈。由于市場供需失衡,價格一跌再跌,一些大宗化工產品價格長期低迷。
李壽生還表示,為了化解行業過剩產能,清理“僵尸企業”,依據生產效率、資金占用和贏利能力等標準,行業協會正配合相關部門提供“僵尸企業”名單。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一方面宏觀經濟繼續延續著較大的下行壓力,全行業產能過剩矛盾正在推動著企業發展的兩級分化,另一方面創新發展也正在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破繭而出,行業發展的新動力正在積聚形成。
李壽生最后表示,當前,無論是在供給側還是需求側都存在著影響行業經濟發展的復雜因素,但是主要影響因素還是在供給側。全行業要通過淘汰落后和淘汰“僵尸企業”等措施,有效化解一批過剩產能,同時促進產業優化重組,加快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著力培育新的行業經濟增長點,從而提高優質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更好地滿足正在快速升級的市場需求。
盡管2015年石油和化工全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約8.7%,然而利潤總額下降19.5%,固定資產投資出現歷史上首次下降,說明過去一年石化行業景氣度出現下滑,化解產能過剩已成為重中之重。圖為獨山子石化公司乙烯廠乙烯裝置技術改造現場。
更多資訊請關注石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