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玻璃行業 定點瞄準 打響攻堅戰

時間:2016-02-0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產能過剩是經濟高速增長的后遺癥,目前作為四大基礎建材之一的玻璃產業也面臨產能過剩的頑疾。

產能過剩是經濟高速增長的后遺癥,目前作為四大基礎建材之一的玻璃產業也面臨產能過剩的頑疾。

1月19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大樓里,中國建筑玻璃工業協會的整個團隊正在緊鑼密鼓地梳理和敲定供給側改革的細則和方案。踩著50%的進度,中國建筑玻璃工業協會秘書長張佰恒表示:“春節過后,協會將出臺一套指導玻璃企業改革轉型的文件,我們需要時間梳理、消化,爭取政策能落地,能執行。”

同一天,江蘇揚子江國際冶金工業園管委會主任杜永飛正在出差的途中,從2015年10月15日至今,他為華爾潤——這家因產能擴張而倒下的企業的重生,經常行走在北京、南京等地,他說:“最近,華爾潤的清算問題已經在法院立案,我們正在嘗試跟中國建材集團洽談后續事宜,等華爾潤的事情塵埃落定,我也得抽空出來好好研究一下供給側改革。”

1月19日只是玻璃行業探索供給側改革途中平凡的一天。但值得慶幸的是,面對玻璃行業產能過剩的難題,一場關于供給側改革的攻堅戰正在悄然打響。

產能過剩嚴重

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0月底,玻璃行業產能利用率為10年以來較低水平,僅69.35%,較2014年下滑9.2%。另一方面,行業36.31%的停產率也創出了歷史最高水平。

而國際經驗顯示,產能利用率正常水平為81%到82%,一般來說,當這個數字高于85%時,表示產能不足,低于75%時,則表明產能過剩嚴重。顯而易見,我國玻璃行業63.69%的產能利用率已經發出了產能過剩嚴重的預警。

“目前,玻璃原片的產能過剩為10%到20%,國家一直提倡控制原片生產,發展深加工,但其實我國原片生產的企業占比例很小,只有十幾家是大型企業,包括華爾潤、耀華、北玻、南玻、金晶以及沙河地區的玻璃企業。”深圳前海中玻聯合節能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馮紀指出,“此外,節能玻璃也過剩嚴重,其原因有兩點,一是大家對節能的認識還存在一定誤區,對玻璃節能的重視程度不夠,目光只聚焦在窗框的節能上;其次節能玻璃成本較高,地產商不愿意為之埋單,導致應用市場不大,所以在這方面還需要國家加大支持力度。”

因為絕大部分的原片玻璃都會用于生產平板玻璃,所以,了解原片的產能過剩狀況,也就將平板玻璃的產能過剩現狀一覽無余。值得注意的是,中小企業的境遇同樣也映射在了大型企業的發展軌跡中。

“公司目前生產量和交貨量還算正常,但是平板玻璃產能過剩的問題,不僅是行業,也是企業的重災區,而我們在這塊也處于虧損狀態。”耀皮玻璃相關負責人趙光豪坦言。

企業的虧損源于銷售價格大幅下降。據了解,目前市場上,玻璃行業的成本和毛利率皆處于低位運行狀態。

相比之下,在高位運行時期,玻璃的毛利率可以達到15%以上,但是現在最好的狀況卻只有5%~10%。當然,毛利率下降跟銷售價格有著直接關系,比如,南玻生產的5mm白玻璃,在市場景氣時可以賣到30元/平方米,而如今價格降到了17元~18元/平方米,售價下跌幅度高達40%~50%。

究其原因,業績情況的不景氣,除了受到房地產行業低迷的影響,也受到了企業在采購、生產、銷售環節以及管理不當的影響。

玻璃行業巨頭華爾潤的倒下便是一例。據張家港錦豐鎮政府文件顯示,華爾潤生產線的爐深只有0.47米,而國家的標準是1.2米。爐窯壽命的縮短直接導致企業生產成本的上升,因此不得不通過冷修或停產來降低成本。與此同時,據了解,華爾潤旗下的某相關企業,在采購的140批次原材料中,只有37批次是合格的,這直接拉低了企業的成品率和核心競爭力。

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如果核心競爭力無法得以提升,那么降價便成為不得已之舉。“目前,沙河地區的玻璃企業的價格也比較低,但主要原因依然是其在產品質量和生產環節的把控還不夠。”一位浸淫玻璃行業多年的業內人士表示。

同樣,在馮紀看來,玻璃企業的管理模式和運營問題亦是頗為嚴重。他認為,很多企業管理模式粗放,但是,企業可持續的運營和盈利,需要從產品成本、競爭力、市場銷售能力等多方面的加強,而這種加強需要從原片生產環節、能效節約、采購成本管理以及成品率方面著手改變。

此外,對于產能過剩和業績下行,除了企業本身難辭其咎,國內外的市場環境亦成了制約玻璃行業健康發展的無形之手。

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智庫李方正博士分析:“除了房地產上游行業的影響,外需不足也是原因之一。目前,我國進出口總額已經達到全球第一,受基數的影響,外需增速必然放慢。當然,國內若干產業創新力不足、產品檔次低也是問題之一,在低端市場飽和后,很難在高端市場站住腳。”

探路供給側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玻璃行業產能過剩、價格下跌、毛利率下滑等困難,同時還有采購管控不嚴、生產環節管控乏力、銷售市場開拓維艱、管理運營效率低等問題,2016年企業、行業和國家宏觀層面都逐漸拉開了化解產能和改革轉型的攻勢。

“2016年上半年企業可能訂單不會很充足,因此未來我們會下大力氣來扭轉重災區存在的這些問題。”趙光豪說。確實,面對重災區的裹挾,玻璃企業開始頻頻亮出手中的牌——革新生產技術、轉移產能出海、拓寬應用領域。

“其實,我國很多企業LOW-E生產線的玻璃產能是不足的,因為這一技術主要掌握在國外企業的手中。所以,我們應該在技術研發上加大力度,讓國內的玻璃產業回歸到理性水平。”馮紀如是說。

對于房地產行業及其下游產業的技術革新,李方正亦表示:“在政策支持和企業踐行的基礎上,3D打印技術也可以為房屋建筑的材料節能和改革做出一定的貢獻,盡管建筑領域只是3D打印技術很小的應用分支。”

技術的革新,已經成為企業創新的基點。對此,南玻董事長曾南亦表示,“2016年的形勢肯定不會好,但是年年難,年年過,人沒有過不去的坎,所以外部形勢不好不能成為各經理人推諉的借口。我們要跳起來摘蘋果,用做電子玻璃的理念做浮法玻璃”。

除此之外,沙河玻璃抱團出海轉移產能也成為業內的焦點之一。對此,沙河市副市長王建江表示:“沙河市壯大玻璃建材公司在坦桑尼亞投資建廠有了新進展,很快就能投產。坦桑尼亞政府制定了3年免稅的優惠政策,為企業發展開啟綠燈。估計未來新工廠年產值將超過2000萬美元,可以帶動300余名當地人就業。除了壯大,沙河已經有三四家玻璃深加工企業有意跟進,組團落地。”

“產能過剩是經濟高速增長的后遺癥,改變這種現狀的措施無外乎一是國家參與基礎設施建設,二是抱團走出去加快產能轉移。”對此,李方正總結道,“不過,供給側改革的實施還要從金融資本、勞動力、材料以及土地等多方面入手。例如,目前房地產行業面臨財產收入分配不均的問題,銀行等機構可以獲得數十萬元的收入,而分配到下游建材企業的則屈指可數。雖然問題較多,但不可否認的是,供給側改革將是呼應中國制造2025年的前奏。”

對于玻璃行業的轉型升級,中國建材聯合會副會長劉長發也提出了建議:“未來需要充分打開應用領域,例如光伏產業和農業領域,不僅局限于建筑領域,同時要大力發展單層玻璃和雙層玻璃產業。”

更多資訊請關注建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